长江口及毗邻海域沉积物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43
作者
王丽萍 [1 ]
周晓蔚 [1 ]
郑丙辉 [2 ]
付青 [3 ]
机构
[1] 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水资源与水利水电工程研究所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河流与海岸带环境研究室
[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地质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生物效应浓度; 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长江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生物效应浓度法3种方法,考虑河口的水动力过程、沉积物分布和盐度影响,把长江口及毗邻海域划分为7个区域进行沉积物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3种方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长江口及毗邻海域的底质生态环境均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属于中低度污染,口外区和舟山海区的沉积物质量较好,口门、最大浑浊带和杭州湾的沉积物质量较差。用同期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参数进行验证,生态响应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2191 / 219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长江口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及动力响应 [J].
刘红 ;
何青 ;
孟翊 ;
王元叶 ;
唐建华 .
地理学报, 2007, (01) :81-92
[2]   长江口岛屿沙洲湿地陆向发育过程中表层沉积物氮营养盐的变化 [J].
张修峰 ;
梅雪英 ;
童春富 ;
陆健健 .
生态学报, 2006, (04) :1116-1121
[3]   中国主要河口沉积物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J].
马德毅 ;
王菊英 .
中国环境科学, 2003, (05) :74-78
[4]   长江口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底质环境评价 [J].
孟翊 ;
刘苍字 ;
程江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3, (03) :37-43
[5]   环渤海湾诸河口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J].
刘成 ;
王兆印 ;
何耘 ;
吴永胜 .
环境科学研究, 2002, (05) :33-37
[6]   香港河流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研究 [J].
贾振邦 ;
梁涛 ;
林健枝 ;
吕凤伟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4) :79-86
[7]   长江河口南支南岸潮滩底质重金属污染与评价 [J].
吴国元 .
海洋环境科学, 1994, (02) :45-51
[8]   中国陆壳及其沉积层和上陆壳的化学元素丰度 [J].
黎彤 .
地球化学, 1994, (02)
[9]   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研究 [J].
沈焕庭 ;
贺松林 ;
潘定安 ;
李九发 .
地理学报, 1992, (05) :472-479
[10]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race Metals in Sediments from the Scheldt Estuary, South-west Netherlands[J] . J.J.G. Zwolsman,G.T.M. van Eck,G. Burger.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 199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