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研究——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

被引:38
作者
苑全治 [1 ,2 ,3 ]
郝晋珉 [3 ]
张玲俐 [3 ]
王博祺 [3 ]
龙鑫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
关键词
耕地保护; 补偿机制; 补偿标准; 外部性; 潍坊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903 ; 0701 ; 070104 ;
摘要
论文通过研究认为耕地保护收益区域分配不平衡是我国耕地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构建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有利于提高地方耕地保护积极性,抑制耕地减少趋势。论文以经济外部性理论为依据,建立了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理论模型和经验模型,理论模型重点模拟区域耕地保护外部性的影响及对策,而经验模型则探讨了补偿的主体、补偿标准的计算、补偿方式、制度保障和机构设置;最后以潍坊市为例,计算了2005年潍坊市各区市县的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将潍坊市12个县级行政单元划分为7个保护区和5个补偿区,模拟构建了潍坊市2005年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结果表明:在耕地保护外部效益得到补偿后,保护区的土地利用效益得到提升,其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也将随之提高,区域耕地保护外部性带来的耕地资源浪费和耕地保护效率缺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引用
收藏
页码:529 / 53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2]   北京市耕地资源价值体系及价值估算方法 [J].
李翠珍 ;
孔祥斌 ;
孙宪海 .
地理学报, 2008, (03) :321-329
[3]   京津冀:区际生态补偿促进区域间协调 [J].
刘广明 .
环境经济, 2007, (12) :35-39
[4]   基于农地保障功能区域差异视角的探讨 [J].
黎翠梅 .
求索, 2007, (09) :24-26
[5]   耕地资源社会价值测算方法探讨——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 [J].
陈丽 ;
曲福田 ;
师学义 .
资源科学, 2006, (06) :86-90
[6]   中国耕地价值重建方法与案例研究 [J].
蔡运龙 ;
霍雅勤 .
地理学报, 2006, (10) :1084-1092
[7]   从耕地流失谈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 [J].
周建春 .
中国发展观察, 2005, (03) :13-16
[8]   论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及其实现 [J].
车裕斌 .
生态经济, 2004, (S1) :224-228
[9]  
从“庇古税”到“科思定理”:经济学进步了多少[J]. 刘学敏.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03)
[10]   农地非农化的外部性分析 [J].
董德坤 ;
朱道林 ;
王霞 .
经济问题, 2004, (04) :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