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钛板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67
作者
陈广东
杨惠林
王根林
干旻峰
陈俊峰
机构
[1]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外科
关键词
颈椎病; 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单开门; 微型钛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7.3 [骨骼手术];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评价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近期随访结果。方法:2008年1月~2010年3月在我院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5例,手术开门减压节段均为C3~C7,其中20例患者使用微型钛板行"开门"侧固定(A组),另25例采用传统缝线悬吊"门轴"(B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及JOA(17分法)评分,在X线侧位片上测量C2与C7椎体后壁切线夹角α(颈椎曲度),在末次随访时颈椎CT片上测量椎板开门角度β,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随访3~15个月,平均7.3±3.8个月;B组随访3~17个月,平均7.7±3.3个月。A组术后3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57.3%±19.0%,B组为56.1%±8.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3个月颈椎曲度为18.8°±5.9°,与术前18.3°±5.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后3个月颈椎曲度为17.1°±5.5°,与术前19.0°±5.1°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末次随访时椎板开门角度为40.3°±4.4°,与B组的39.0°±4.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3个月轴性症状发生率为5/20,明显低于B组的15/25(P<0.05);B组2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结论:微型钛板内固定和传统缝线悬吊均可以有效防止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再关门,微型钛板内固定能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和颈椎曲度的丢失。
引用
收藏
页码:850 / 85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术后轴性症状和颈椎曲度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J].
张学利 ;
王善金 ;
王云力 ;
刘献强 .
中国骨伤, 2008, (10) :759-761
[2]   微型钛钉-钛板固定行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初步临床报告 [J].
菅凤增 ;
陈赞 ;
凌锋 .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6, (02) :129-132
[3]   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颈部运动功能的评价 [J].
曾岩 ;
党耕町 ;
马庆军 .
中华外科杂志, 2004, (24) :9-12
[4]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与颈椎稳定性的相关观察 [J].
潘胜发 ;
孙宇 ;
朱振军 ;
陈景春 ;
刘忠军 ;
蔡钦林 .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3, (10) :29-32
[5]   重建钢板内固定在颈椎管扩大成形中的应用 [J].
魏思奇 ;
李保良 ;
王建民 ;
孙永建 ;
王兴水 ;
张春霖 .
中国实用医刊, 2009, (04) :11-12
[6]  
Preservation of the spinous process–ligament–muscle complex to prevent kyphotic deformity following laminoplasty[J] . Jiayong Liu,Nabil A. Ebraheim,Chris G. Sanford,Vishwas Patil,Steven P. Haman,Longxi Ren,Huilin Yang.The Spine Journal . 2007 (2)
[7]  
A Novel Technique for Laminoplasty Augmentation of Spinal Canal Area Using Titanium Miniplate Stabilization: A Computerized Morphometric Analysis[J] . Michael F. O’Brien,David Peterson,Adrian T. H. Casey,H. Alan Crockard.Spine . 199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