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溶洞型储集体地震检测的累计能量差方法

被引:1
作者
何建军 [1 ]
李琼 [1 ]
李宗杰 [2 ]
鲁新便 [2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非均质性; 模型正演; 累计能量差; 溶洞检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在新疆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中,溶洞型储集体是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溶洞型储集体在纵、横向上均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串珠状"反射特征。若能通过地震资料对溶洞进行有效检测,对于提高钻探成功率、降低勘探风险具有实际意义。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溶洞检测方法——累计能量差法,即利用道内或道间地震反射能量上的差异进行溶洞检测。首先讨论了地震波场累计能量差的计算原理;然后通过建立溶洞系统的理论模型,利用地震正演对方法的应用基础进行了验证,并利用无噪和含噪的正演记录对检测参数进行确定。新疆塔河托普台油田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累计能量差法能很好地识别和检测出碳酸盐岩储层中溶洞的发育位置和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337 / 341+15 +1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储层的地震识别模式分析及定量预测技术初探——以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为例 [J].
杨子川 ;
李宗杰 ;
窦慧媛 .
石油物探, 2007, (04) :370-377+14
[2]   塔河油田典型地震相 [J].
蒲仁海 ;
翟晓先 ;
严华 ;
钟红利 ;
朱李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03) :308-314+241+362
[3]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的特征及缝洞单元划分 [J].
张希明 ;
朱建国 ;
李宗宇 ;
杨坚 .
海相油气地质, 2007, (01) :21-24
[4]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预测技术 [J].
韩革华 ;
漆立新 ;
李宗杰 ;
樊政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6) :860-870+878
[5]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缝洞系统的物理模拟研究 [J].
李剑峰 ;
赵群 ;
郝守玲 ;
李智宏 .
石油物探, 2005, (05) :428-432+15
[6]   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缝洞型油藏特征及开发对策 [J].
李江龙 ;
黄孝特 ;
张丽萍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5) :630-633
[7]   地震属性参数在塔河油田储层含油气性预测中的应用 [J].
李宗杰 ;
王胜泉 .
石油物探, 2004, (05) :453-457+412
[8]   波形分析方法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J].
张永升 .
石油物探, 2004, (02) :135-138+5
[9]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 [J].
王士敏 ;
鲁新便 .
石油物探, 2004, (02) :153-158+5
[10]   塔河碳酸盐岩溶洞油藏的地震响应及频率差异分析 [J].
王者顺 ;
王尚旭 ;
唐文榜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1) :93-9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