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晚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

被引:19
作者
廖宗廷
陈跃昆
魏志红
李明辉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2] 滇黔桂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滇黔桂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上海
[4] 上海 滇黔桂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5] 云南 昆明
[6] 云南 昆明
关键词
构造演化; 特提斯; 滇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4 [古生代(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滇西晚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与特提斯演化密切相关。泥盆纪—石炭纪,伴随古特提斯洋开启,扬子大陆边缘发生裂解,兰坪—思茅地块、保山地块等相继形成独立地块,其间被哀牢山洋、昌宁—孟连洋分隔。晚二叠世,古特提斯洋关闭,滇西发生造山作用,其间在李仙江和澜沧江一带曾出现过火山岛弧。中三叠世,伴随中特提斯洋开启,地壳拉张裂陷,兰坪—思茅盆地开始形成。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中特提斯关闭,本区再次发生造山作用,造成下侏罗统缺失、从中侏罗世开始,由于新特提斯洋开启,地壳再次下沉接受沉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新特提斯洋关闭,本区地壳大面积隆升,并在早期左行、晚期右行走滑断裂的影响下,形成一系列的走滑拉分盆地。晚古生代以来本区构造时开时合,整体显示手风琴式的演化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029 / 103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滇西三江地区新生代主要走滑断裂性质及特征 [J].
段建中 ;
谭筱虹 .
云南地质, 2000, (01) :8-23
[2]   滇西昌宁—孟连带存在一个古生代大洋吗? [J].
崔春龙 ;
曾允孚 ;
段丽兰 ;
黄志勋 .
沉积学报, 1999, (02) :11-17
[3]   南澜沧江结合带火山岩岩浆成因——洋脊洋岛与弧岩浆作用的性质 [J].
朱勤文 ;
张双全 ;
谭劲 .
现代地质, 1999, (02) :17-22
[4]   晚古生代特提斯区热带、亚热带植物群的东西分异 [J].
江新胜 ;
潘桂棠 ;
李兴振 .
岩相古地理, 1996, 16 (02) :34-41
[5]   保山地区的冷水腕足类Stepanoviella动物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方润森 .
云南地质, 1994, (03) :264-277
[6]   南特提斯滇西带石炭-二叠纪构造、古地理格局 [J].
杨嘉文 ;
严平兴 .
地球科学, 1990, (04) :397-406
[7]   对喜马拉雅-滇-缅-泰-马地区石炭纪冰川性质的探讨 [J].
金鹤生 .
云南地质, 1989, (Z1) :213-221
[8]   红河-哀牢山断裂带——喜山期陆内大型左行走滑剪切带 [J].
吴海威 ;
张连生 ;
嵇少丞 .
地质科学, 1989, (01) :1-8+109
[9]   云南“三江”地区基性超基性岩岩带划分、特征及形成环境的探讨 [J].
邓家藩 .
云南地质, 1987, (02) :114-132
[10]   云南西部晚石炭世冰川-海洋相地层的发现 [J].
曹仁关 .
地质论评, 1986, (03) :236-24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