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我国石油资源前景

被引:5
作者
杨兆宇
孙肇才
陈沪生
郭正吾
阎秀刚
吕华
朱夏
关士聪
杨朴
韩新民
机构
[1] 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
关键词
逆掩断层带; 断裂带; 生油岩; 烃源岩; 资源前景; 下第三系; 油藏; 圈闭面积; 盆地面积; 生油凹陷; 背斜圈闭; 浊积砂体; 碎屑岩; 碎屑沉积岩; 地台; 地质构造; 拗陷; 凹陷; 石油地质; 矿产地质; 生物灰岩; 中新统; 氯仿沥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全国性石油地质普查勘探,从1954年开始,已经有三十年的历史了。经过地质部门和工业部门全体石油地质工作者的艰若奋斗,先后发现并论证了松辽、华北、四川等含油气盆地和部分海域含油气区。并提供了年产一亿多吨的油气产能。从此跨进世界石油大国的行列,摘掉了贫油的帽子。为了纪念石油普查三十年和展望2000年的石油资源前景,本文对我国陆地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沿海大陆架海域新生代盆地和古生代沉积盆地的若干石油地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我国油气资源远景也作了论证,供今后部署石油普查勘探时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61 / 179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渤海湾含油气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与油气田分布规律 [J].
李德生 .
海洋地质研究, 1981, (01) :3-20
[2]   塔里木盆地古生界的含油气前景 [J].
易荣龙 ;
江圣邦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0, (01) :26-36
[3]   贺兰坳拉槽与前渊盆地及其演化 [J].
孙国凡 ;
刘景平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3, (03) :236-245
[4]   北疆西部大地构造特征、发展史与油气形成的关系 [J].
陈国达 ;
黄苏 ;
蔡嘉猷 ;
魏洲龄 ;
陈惠芳 ;
杨宗仁 ;
陈礼御 ;
秦苏保 ;
谢建华 ;
隋静霞 ;
秦清香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83, (01) :2-25+99
[5]   试论古全球构造与古生代油气盆地 [J].
朱夏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3, (01) :1-33
[6]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水下冲积扇地层型油藏 [J].
杨申镳 ;
杨瑞琪 ;
刘太成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3, (01) :45-52+133
[7]   中国晚元古代至三叠纪海相生油岩与生油潜力 [J].
丘东洲 ;
演怀玉 ;
王守德 .
石油实验地质, 1982, (04) :269-278
[8]   初论中国东部含油气盆地的底辟构造 [J].
费琪 ;
王燮培 ;
不详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 1982, (02) :113-123+200
[9]   略论辽河西部凹陷油气藏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J].
吴振林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2, (02) :149-157
[10]   渤海含油气盆地的形成与构造演化 [J].
刘杰 .
海洋地质研究, 1981, (01) :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