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育种的研究进展

被引:19
作者
马三梅
王永飞
亦如瀚
机构
[1] 暨南大学生物工程学系
[2] 暨南大学环境工程学系 广东广州
[3] 广东广州
关键词
食用菌; 育种目标; 育种方法;
D O I
10.13207/j.cnki.jnwafu.2004.04.025
中图分类号
S646 [菌类(食用菌)];
学科分类号
090202 ;
摘要
对食用菌育种目标及单孢分离、组织分离、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理化诱变、空间诱变、分子生物学等育种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随着生物学的发展,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及分子生物学方法仍然是食用菌育种的发展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辐射选育羊肚菌新菌株及栽培试验总结 [J].
谈希理 ;
刘光琼 .
中国食用菌, 2001, (05) :39-41
[2]   黄背木耳组织分离菌株比较试验 [J].
王波 ;
鲜灵 ;
唐利民 ;
唐瑞生 .
中国食用菌, 2001, (03) :8-9
[3]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研究凤尾菇中性菌株的交配反应(英文) [J].
梁枝荣 ;
安沫平 ;
通占元 .
菌物系统, 2001, (02) :279-282
[4]   双孢蘑菇杂交菌株As2796家系的分子遗传研究 [J].
王泽生 ;
廖剑华 ;
陈美元 ;
曾伟 ;
宋思扬 .
菌物系统, 2001, (02) :233-237
[5]   60Coγ射线对侧耳属变异株的诱变效应 [J].
陈再鸣 ;
曹若彬 ;
黄玲 ;
董荷玲 .
浙江农业学报, 2001, (02) :45-48
[6]   大球盖菇原生质体再生及单核化特性的研究 [J].
闫培生 ;
李桂舫 ;
蒋家惠 ;
黄健 .
菌物系统, 2001, (01) :107-110
[7]   香菇正反双单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 [J].
叶明 ;
潘迎捷 ;
马桂荣 ;
陈咏萱 .
菌物系统, 2001, (01) :94-99
[8]   凤尾菇和裂褶菌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研究(英文) [J].
梁枝荣 ;
安沫平 ;
通占元 .
菌物系统, 2001, (01) :111-115
[9]   He:Ne激光诱变的香菇变异株遗传稳定性分析 [J].
陈五岭 ;
罗海峰 ;
张小里 .
光子学报, 2000, (04) :380-384
[10]   利用RAPD技术对不同地理环境下柳松菇菌株亲缘关系的分析 [J].
谭琦 ;
严培兰 ;
詹才新 ;
郭力刚 ;
王南 ;
贺冬梅 ;
凌霞芬 ;
陈明杰 ;
潘迎捷 .
上海农业学报, 1999, (04) :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