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性、客观性、主观性与主体性

被引:7
作者
王玉樑
机构
[1] 《人文杂志》主编
关键词
主体性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主观能动性; 对象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实践性; 主体性原则;
D O I
10.15895/j.cnki.rwzz.1993.01.008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讨论主体性与主体性原则问题,必须搞清楚什么是主体性。而要搞清楚什么是主体性,又必须搞清楚主体性与实践性、客观性、主观性的关系问题。 一、对象性活动与主体性 什么是主体性?有的同志说,主体性包含着二重意义:一是,主体性是人类的存在方式,人是主体存在物。这是主体性最重要、最本质的方面。二是,主体性又是对象性活动中主客体相关中主体的特性。第一个层次比第二个层次更重要,并规范着第二个层次。这是一种新观点,值得研究。此论说主体性是人类的存在方式,或人是主体存在物,这是就人类与自然或外部世界的关系而言的。就此而言,可以这样说。但如果进一步问为什么主体性是人类的存在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4 / 8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