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掌灯”还要走多远?——试论我国教育的本土化问题

被引:14
作者
钟志华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关键词
本土化; 学校; 立场; 学堂; 教育界; 建构主义思想; 盲人; 独生子女; 就业竞争压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521 [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从前,有一个盲人晚上要回家,好心的友人送给他一盏灯笼。盲人说,我反正看不见,要灯笼又有何用?友人说:“你点上灯笼可以照亮前程,这样别人看见了就不会撞你了。”于是,盲人听从了友人的劝告提上灯笼回家,但最后盲人还是被人撞了。盲人于是就质问那个撞他的人:你为什么撞我?你没看见我手上提的灯笼吗?那人回答道:“你手上虽然提着灯笼,但灯早巳熄灭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可以发现这样一些人,他们总喜欢拿别人的灯笼去照亮别人,但手上灯笼早已熄灭却全然不知。这与“盲人掌灯”有何区别呢? 近百年来,我国的教育学研究总是存在挥之不去的“引进情结”和相应的“移植偏好”,习惯于简单地从国外引进或从相关学科中“移植”,包括引进和移植问题、研究方法、研究和理论的逻辑,甚至习惯于站在别的学科立场上说话,缺少的恰恰是教育学、教学论自己的研究立场。这一点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表现犹为明显,无论是作为新课程改革理论基础的建构主义,还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都具有明显的引进和移植痕迹。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中国教育缺什么.[M].朱永新等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 [2] 中国教育学科年度发展报告.[M].叶澜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 [3]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反思与建构.[M].张应强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0,
  • [4] 困惑与抉择.[M].杨启亮 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