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肿瘤坏死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22
作者
:
童善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童善庆
陆德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陆德源
机构
:
[1]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来源
:
上海免疫学杂志
|
1989年
/ 04期
关键词
:
坏死因子;
肿瘤细胞;
IL;
出血性;
TNF;
小鼠巨噬细胞;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人们早就发现由于细菌感染而使机体内肿瘤自然消退的现象,从而推测细菌或其产物有抗肿瘤作用。但这种作用并不是直接的,而是由于在细菌或其产物的刺激下,机体内产生某些细胞因子作用的结果。1975年Caswell等首先将卡介苗(BCG)和内毒素给小鼠注射,在其血清中发现一种能使小鼠肿瘤发生出血性坏死的物质,称为肿瘤坏死
引用
收藏
页码:236 / 238
页数:3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