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森林生态安全评价及其差异化分析

被引:53
作者
米锋 [1 ]
谭曾豪迪 [1 ]
顾艳红 [2 ]
鲁莎莎 [1 ]
张大红 [1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
关键词
森林生态安全; 森林生态承载力; 人类行为影响; 综合评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目的】评价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森林生态安全状况,对比分析其变化趋势,旨在了解各省(市、自治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现状及其相互之间的差异情况,为因地制宜地制定改善生态环境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沿用传统的PSR模型思路,从森林生态承载力和人类行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2个角度构建森林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年鉴数据,采用熵权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9—2012年的森林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并做对比分析。【结果】森林生态承载力指标中,资源类指标所占权重最大(0.536),复杂性指标次之(0.188),森林资源状况是导致各省(市、自治区)、各年份之间森林生态承载力产生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人类行为指标中,人类对森林施加压力的负面影响(0.995)大于维护森林带来的正面影响(0.005);在研究期间,大部分省(市、自治区)森林生态安全综合评估值呈逐年上升趋势,森林生态系统安全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但仍有部分省(市、自治区),如上海、天津、宁夏、青海等地,其1999,2004和2009年3个代表年份的平均综合评估值均在0.350左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46,需重点关注并采取措施防止森林生态系统退化;各省(市、自治区)之间森林生态安全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吉林、云南等林业大省的综合评估值远高于宁夏、上海等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森林生态安全状况呈现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在综合评价某省(市、自治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安全状况时,森林生态承载力的影响为主,人类行为的影响为辅。【结论】我国森林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呈改善趋势,但各省(市、自治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引起各省(市、自治区)森林生态安全状况变动的主要因素是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必须加强对现有森林尤其是天然林的保护;在造林的同时注意林分和林种结构的合理搭配;加强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建立森林生态系统安全预警机制,及时对森林生态安全恶化的风险进行防范。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1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林业统计学.[M].刘俊昌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2]  
基于3S技术的县域森林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袁珍霞.福建农林大学.2010, 04
[3]   基于有害干扰的中国省域森林生态安全评价 [J].
刘心竹 ;
米锋 ;
张爽 ;
苏立娟 ;
顾艳红 ;
张大红 .
生态学报, 2014, 34 (11) :3115-3127
[4]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经营内涵的思考 [J].
任洪江 ;
杨新兵 ;
李淑春 .
防护林科技, 2013, (03) :43-44
[5]   基于PSR模型与层次分析法的区域森林生态安全动态评价 [J].
陈宗铸 ;
黄国宁 .
热带林业, 2010, 38 (03) :42-45
[6]   从自然资源因素看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广西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原因研究之一 [J].
邵志忠 .
广西民族研究, 2010, (01) :172-178
[7]   森林生态安全评价初探 [J].
黄莉莉 ;
米锋 ;
孙丰军 .
林业经济, 2009, (12) :64-68
[8]   福建森林生态系统安全和生态响应 [J].
洪伟 ;
闫淑君 ;
吴承祯 .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1) :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