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藏区草场纠纷调解机制研究——对川西、藏东两起草场纠纷的案例分析

被引:34
作者
扎洛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历史研究室
[3] 不详
关键词
藏族; 草场资源纠纷; 法律; 社会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7 [地方法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实现国家法与民间习惯法的良性互动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重大问题。本文以川西、藏东的两起草场纠纷为案例,对藏区的草场纠纷调解机制进行了描述和分析。藏区的草场纠纷调解机制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在理论和实践上面临诸多两难困境:传统机制具有充分协商的优点,但由于政府强制力不足而在保障协议执行方面存在缺陷;现行机制突出了政府权威和国家法原则,却影响了民意的充分表达,因此经常出现毁约行为和纠纷反复。笔者认为,现阶段川西、藏东地区民众的法律观念和国家的法治意愿之间尚存在某种程度的疏离,借鉴传统机制中充分协商及宗教伦理约束等手段,有助于完善现行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41+108 +10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西藏农村的宗教权威及其公共服务——对于西藏农区五村的案例分析 [J].
扎洛 .
民族研究 , 2005, (02) :20-30+108
[2]   对草场边界纠纷特性的认识 [J].
洪源 .
西藏研究, 2003, (03) :65-72
[3]   藏区草山纠纷的成因、危害及对策 [J].
杨多才旦 .
西藏研究, 2001, (02) :96-101
[4]   为什么“送法上门”? [J].
苏力 .
社会学研究, 1998, (02) :4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