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劳动的出场逻辑与理论反思——从《巴黎手稿》到《资本论》

被引:7
作者
胡岳岷 [1 ]
付文军 [2 ]
机构
[1] 吉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巴黎手稿》; 《资本论》; 异化劳动; 出场逻辑; 理论反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91.96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右翼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20102 ;
摘要
异化劳动作为"马克思思想中的酵母",是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的一个重大理论。在批判的语境和强制的社会现实中,异化劳动得以出场。它不仅是《巴黎手稿》的核心命题,也是贯穿于《资本论》的重要理论主题。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异化劳动并非资本主义的专利,而是人类历史的产物;它不是一个纯粹的否定性存在,而是揭示人类生存境遇的历史性存在;它不单源于私有制,而是诸多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异化劳动兼具必然性和长期性于一身,所以,它的积极扬弃不可能一蹴而就。《巴黎手稿》是马克思转入经济学研究后的开先河力作,是马克思思想的转折点。它通过对异化劳动的系统探讨,实现了对私有制和市民社会等相关核心概念的勾连,构成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关键支点。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将异化劳动理论拓展为剩余价值理论,该理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种种异化关系的考察,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诸多社会现象的"祛蔽",继而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了理性的批判。可以说,判定马克思在成熟时期抛却了异化思想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马克思主义与道德[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英) 卢克斯 (Lukes, 2009
[2]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张一兵,胡大平著, 2003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著], 2002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 2001
[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论析[M]. 兰州大学出版社 , 韩学本著, 1988
[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M]. 湖南人民出版社 ,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 1983
[7]  
Alienation:Marx’’s Conception of Man in a Capitalist Society. Bertell Ollman. . 1971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