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中上游地区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水土保持服务功能

被引:37
作者
刘金巍 [1 ]
靳甜甜 [2 ]
刘国华 [1 ]
李宗善 [1 ]
杨荣金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3] 不详
关键词
黑河中上游; 土地利用变化; 水源涵养; 土壤保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黑河中上游地区2000年到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在此基础上,从上游、中游以及整个区域的角度综合评价了该区域的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60%以上为未利用地,2000—2010年,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大量增加,草地和水域面积减少。2耕地增加以荒漠和草地转入为主;林地转入表现为草地和荒漠造林,转出主要为林地荒漠化;草地转出主要去向为造林和荒漠化,而增加主要来源于冰雪覆盖地和荒漠;未利用地增加主要来源于草地的退化。3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较低,由东南向西北递减,2000—2010年,上游土地利用程度有所降低,中游大部分地区呈上升趋势。4由于上游山区林地面积的增加,植被覆盖下土壤的水源涵养量显著增加,土壤贮水量增加了0.764×108t。5土壤保持量由1.860×108t增加到1.899×108t,主要原因为草地转化为林地。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黑河流域应控制上游地区人工林面积,减少林地蒸腾量,以增加下游可用水量;适当控制中游地区耕地面积的扩张趋势,保证湿地、草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用水量,维持流域山地-绿洲-荒漠系统的稳定,进而持续发挥生态系统土壤保持等功能。
引用
收藏
页码:7013 / 702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黑河上游山区径流变化特征分析 [J].
李占玲 ;
徐宗学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2, (09) :51-56
[2]   黑河流域上游融雪径流时间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J].
党素珍 ;
刘昌明 ;
王中根 ;
吴梦莹 .
冰川冻土, 2012, 34 (04) :920-926
[3]   近10年黑河流域上游积雪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J].
党素珍 ;
刘昌明 ;
王中根 ;
吴梦莹 .
资源科学, 2012, 34 (08) :1574-1581
[4]   祁连山石羊河上游山区土壤侵蚀的环境因子特征分析 [J].
汤萃文 ;
张忠明 ;
肖笃宁 ;
杨国靖 .
冰川冻土, 2012, 34 (01) :105-113
[5]   黑河中上游气象要素单调变化趋势分析 [J].
李占玲 ;
王小娟 .
地理研究, 2011, 30 (11) :2059-2066
[6]   西北干旱区典型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J].
黄湘 ;
陈亚宁 ;
马建新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08) :1364-1376
[7]   近20年来黑河干流中游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驱动力定量研究 [J].
李传哲 ;
于福亮 ;
刘佳 ;
严登华 ;
周婷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03) :353-363
[8]   气候变化背景下近50年来黑河流域冰川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J].
王璞玉 ;
李忠勤 ;
高闻宇 ;
颜东海 ;
白金中 ;
李开明 ;
王林 .
资源科学, 2011, 33 (03) :399-407
[9]   黑河源区景观格局空间变化分析 [J].
胡冰殊 ;
曹广超 ;
马燕飞 .
价值工程, 2011, 30 (02) :3-4
[10]  
近51年气候变化对黑河流域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英文)[J]. 马鸿勇,张峰,张洁.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