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盆地演化及构造样式

被引:7
作者
丁丽荣
柳忠泉
雷敏
裴磊
不详
机构
[1]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2]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山东东营 
[3] 山东东营 
[4] 山东东营 
关键词
构造样式; 盆地演化; 合肥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合肥盆地位于华北地台、扬子地台和北淮扬褶皱带3大构造单元的结合部。由于受大别造山带和郯庐断裂长期活动的影响,总体上可以分为盆地基底形成阶段和盆地形成发展阶段,主要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晚期、喜山晚期的冲断作用及燕山早期、喜山早期的伸展运动,形成了挤压构造、伸展构造、负反转构造和走滑构造等4种局部构造样式。现今的构造样式是上述5期构造运动叠加的结果。对合肥盆地构造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将为进行圈闭评价以及今后的钻探提供有利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04 / 20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华北断块区南部前寒武纪地质演化[M]. 冶金工业出版社 , 孙枢等主编, 1985
[2]   郯庐断裂带的脉动式伸展活动 [J].
朱光 ;
刘国生 ;
宋传中 ;
王道轩 .
高校地质学报, 2000, (03) :396-404
[3]   合肥盆地基底构造属性 [J].
赵宗举 ;
杨树锋 ;
陈汉林 ;
竺国强 ;
周进高 ;
不详 .
地质科学 , 2000, (03) :288-296
[4]  
华北克拉通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王同和等著, 1999
[5]  
秦岭造山带主要变质岩群及变质演化[M]. 地质出版社 , 刘国惠等著,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