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8 条
多重目标下的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时空差异
被引:23
作者:
黄安胜
[1
]
刘振滨
[1
]
许佳贤
[1
]
林群
[2
]
兰晔
[1
]
苏时鹏
[1
]
张春霞
[1
]
机构:
[1] 福建农林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林业全要素生产率;
三大效益;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
时空差异;
DEA-Malmquist指数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2 [林业];
学科分类号:
120302 ;
摘要:
【目的】在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最大化的多重目标下,测算并分析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量,深化对林业生产效率的理解和认识,为判断林业经济发展方式和制定加快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方法】以森林面积、林业系统年末从业人员数量和营林固定资产投资为投入指标,以林业第一产业产值、森林蓄积量和木材产量为产出指标,基于2004—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借鉴Fre等(1992;1994)的思路,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使用DEAP2.1软件运算)并分析中国及四大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其分量——技术进步变动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动指数(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动指数和规模效率变动指数);其中,各指数减去1,就是各相应指标的增长率,且所有均值均为几何均值。【结果】2004—2012年,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6%,14.1%,1.3%,1.6%和-0.2%;四大地区依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21.8%)、中部地区(18.4%)、西部地区(10.7%)和东北地区(10.1%);依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21.2%)、中部地区(17.8%)、东北地区(9.0%)和西部地区(7.9%);依技术效率年均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西部地区(2.5%)、东北地区(0.9%)、中部地区(0.6%)和东部地区(0.4%);依纯技术效率年均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西部地区(2.7%)、中部地区(1.3%)、东北地区(1.2%)和东部地区(0.5%);依规模效率年均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0%)、西部地区(-0.2%)、东北地区(-0.2%)和中部地区(-0.7%)。【结论】从2004—2012年各指数的变化情况来看,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处于增长状态,其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因受限于规模效率未能同步增长,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所产生的贡献较为有限;虽然四大地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实现增长,但各区域增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增长源泉也不尽相同。因此,为了推动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加快林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要促进林业技术进步,又要提高林业技术效率,还要依据区域特征实行因地制宜的林业发展政策。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25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