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诱变玉米核不育材料花粉败育的细胞学观察(简报)

被引:8
作者
李式昭 [1 ]
曹墨菊 [1 ]
荣廷昭 [1 ]
潘光堂 [1 ]
唐祈林 [1 ]
朱英国 [2 ]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教育部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2] 武汉大学教育部植物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玉米; 细胞核雄性不育; 太空诱变; 花粉败育; 细胞学观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玉米是最早利用雄性不育系生产杂交种的作物之一。在玉米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遭受毁灭性病害侵袭之后.科学家认识到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制种存在潜在的遗传脆弱性,从此试图通过多种途径来创造新的雄性不育,并对雄性不育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空间诱变育种是80年代于我国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在农作物品种改良和种质创新上已初见成效。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于1996年选送玉米材料进行卫星搭载试验,现已从中获得一份雄性不育突变体。对该不育材料已从遗传特性、个体特征、生理生化及分子标记定位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不育突变体是由隐性单基因控制,而且通过SSR分子标记技术已将其定位于玉米第3染色体上。由于雄性不育在植物杂种优势利用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因此,几十年来对雄性不育机理的探索一直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通过对雄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59 / 36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玉米核雄性不育材料的研究及其在分子育种中的利用 [J].
孙庆泉 ;
荣廷昭 .
植物学通报, 2003, (02) :248-253
[2]   玉米雄性不育材料的研究和利用进展 [J].
孙庆泉 ;
荣廷昭 .
玉米科学, 2003, (02) :22-27
[3]   首例航天诱变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J].
曹墨菊 ;
荣廷昭 ;
潘光堂 .
遗传学报, 2003, (09) :817-822
[4]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in corn. Duvick D N. Advances in Genetics . 1965
[5]  
Two male-sterile mutants ofZea mays (Poaceae) with an extra cell division in the anther wall. Chaubal,R Trimnell,M Fox,et al. The American Art Journal . 2000
[6]  
Developmental cytology of 13 genetic male sterile loci in maize. Albertsen,M.C,& R.L.Philips. Canadian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Cytology . 1981
[7]  
作物雄性不育及杂种优势研究进展[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李竞雄,周洪生主编, 1996
[8]  
玉米雄性不育生物学[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李竞雄等主编, 1998
[9]  
植物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及应用[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刘忠松等编著, 2001
[10]   首例航天诱变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的株高生长分析 [J].
曹墨菊 ;
黄文超 ;
潘光堂 ;
荣廷昭 ;
朱英国 .
核农学报, 2004, (04) :26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