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压岩石中矿物显微出溶结构研究进展、面临问题与挑战

被引:14
作者
刘良 [1 ]
杨家喜 [2 ]
章军锋 [3 ]
陈丹玲 [1 ]
王超 [1 ]
杨文强 [1 ]
机构
[1] 不详
[2]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3] 不详
[4]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
[5]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6] 不详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作用; 出溶作用; 出溶结构; 出溶结构的识别标志; 高温高压实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造山带岩石中一些矿物显微出溶结构的深入研究,不仅成为识别其赋存岩石是否经历超高压变质的标志之一,而且在了解超高压岩石俯冲深度及其动力学演化过程等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如何区分认定某些矿物的显微结构是"出溶结构"还是"非出溶结构",并准确解析这些显微结构的地质内涵是目前超高压研究亟待解决的科学难题之一.从矿物出溶作用的基本概念出发,依据前人关于超高压与超深地幔岩石中一些矿物出溶结构的研究成果,本文强调应从出溶矿物精细的几何学特征以及出溶前后矿物之间化学成分是否一致两个方面的研究,综合分析判别一些矿物的显微结构是"出溶结构"还是"非出溶结构";进一步强调提出解析矿物出溶结构能否作为超高压变质的标志及其指示的温压环境等地质内涵的关键,是要加强对出溶母体矿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晶体化学行为及其分解与变化规律的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提出:把高温高压实验与天然岩石样品中的显微结构观察以及多种矿物微区分析测试手段有机结合,深入开展对造山带岩石中发现的各种矿物的显微出溶结构的研究,不仅对深化超高压变质作用以及大陆深俯冲研究提供重要信息和关键性的约束条件,而且有望对陆壳深俯冲以及引发的壳幔交换作用等固体地球科学重要问题提供新认识.
引用
收藏
页码:1387 / 140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超高压变质与大陆碰撞研究进展:以大别-苏鲁造山带为例 [J].
郑永飞 .
科学通报 , 2008, (18) :2129-2152
[2]   江苏青龙山磷灰石中出溶体的初步研究 [J].
陈晶 ;
曾令森 ;
陈方远 ;
梁凤华 .
岩石学报, 2006, (07) :1921-1926
[3]   石榴石异剥橄榄岩中橄榄石的钛铁矿和含铬钛磁铁矿出溶体 [J].
刘祥文 ;
金振民 ;
曲晶 ;
王璐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10) :45-52
[4]   阿尔金超高压(>7GPa)片麻状(含)钾长石榴辉石岩——石榴子石出溶单斜辉石的证据 [J].
刘良 ;
陈丹玲 ;
张安达 ;
孙勇 ;
王焰 ;
杨家喜 ;
罗金海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2) :105-114
[5]   阿尔金发现超高压(>3.8GPa)石榴二辉橄榄岩 [J].
刘良 ;
孙勇 ;
车自成 ;
罗金海 ;
陈丹玲 ;
王焰 ;
张安达 ;
陈亮 ;
肖培喜 ;
王永合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2, (09) :657-662
[6]  
大陆深俯冲带中的水:来自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的证据[J]. 章军锋,金振民,H. W. GreenⅡ,金淑燕.科学通报. 2000(17)
[7]   大别山超高压岩石形成深度局限于100~150km吗?——针状含钛铬磁铁矿的发现及动力学意义的思考 [J].
金振民 ;
金淑燕 ;
高山 ;
赵文霞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8, (07) :767-771
[8]  
结晶学及矿物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赵珊茸主编, 2004
[9]  
包体矿物学[M]. 地质出版社 , 何知礼编著, 1982
[10]  
变质岩岩石学[M]. 地质出版社 , 贺同兴等编,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