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森林资源清样调查资料的森林生产力估算模式—以中国油松林为例(英文)

被引:10
作者
赵敏
周广胜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北京,中国,北京,中国
关键词
森林生产力; 森林资源清样调查资料; 油松; 生物气候生产力模型; 空间分布格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57.2 [森林资源调查];
学科分类号
090704 ;
摘要
准确地评估森林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对于评估全球收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充分利用森林资源清样调查资料,并动态地评估森林生产力,以油松林为例建立了反映生物因素(蓄积量V和林龄A)和气候因素(年实际蒸散E)综合影响的中国油松林生物气候生产力(NPPa)模型。基于所建模型和第四次我国油松林资源的清样调查资料(1989-1993年),估算了中国油松林的净第一性生产力,并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给出了中国油松林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我国油松林的平均净第一性生产力为7.82thm-2a-1,其变化幅度为3.32~11.87thm-2a-1。中国油松林净第一性生产力有明显的区域差异,表现为南高北低的分布趋势。山西和陕西为中国油松林的集中分布区,生产力水平处于中等,约为7.4thm-2a-1;油松林集中分布区的南部(四川、湖北、河南等省),生产力水平较高,均大于7.7thm-2a-1;而在油松林集中分布区的北部和西部(内蒙古、宁夏等省),生产力水平较低,NPP均低于5thm-2a-1。该研究为利用森林资源清样调查资料评估森林NPP的动态及研究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一个有效思路。图3表2参46。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100+83 +8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中国油松林生产力格局与模拟 [J].
罗天祥 ;
李文华 ;
赵士洞 .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03) :2-6
[2]   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研究方法 [J].
赵士洞 ;
罗天祥 .
资源科学, 1998, (01) :25-36
[3]   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 [J].
方精云 ;
刘国华 ;
徐嵩龄 .
生态学报, 1996, (05) :497-508
[4]   植被的PE(可能蒸散)指标与植被-气候分类(三)几种主要方法与PEP程序介绍 [J].
张新时 ;
杨奠安 ;
倪文革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 1993, (02) :3-15+99-100
[5]   中国油松生物量的研究 [J].
马钦彦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89, (04) :1-10
[8]   油松林生态系统的研究(Ⅱ)——河北承德与山西太岳油松林生产力的比较 [J].
关玉秀 ;
董世仁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86, (01) :1-10
[9]   北京西山(卧佛寺附近)人工油松林群落学特性及生物量的研究 [J].
陈灵芝 ;
任继凯 ;
鲍显诚 ;
陈清朗 ;
胡肄慧 ;
缪有贵 ;
李扬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1984, (03) :173-181
[10]  
Estimating biomass and net primary production from forest inventory data: a case study of China’s Larix forests[J] . Guangsheng Zhou,Yuhui Wang,Yanling Jiang,Zhengyu Yang.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 20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