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灌浆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综合评价

被引:44
作者
武仙山
昌小平
景蕊莲
机构
[1] 国家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小麦; 灌浆期; 抗旱性; 抗旱指数; 生理性状; 综合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了给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有效地利用生理性状评价小麦抗旱性提供依据,在雨养和灌溉两种水分条件下,于灌浆期测定了76份小麦材料的叶绿素含量(Chl)、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Fo、Fm、Fv、Fv/Fo、Fv/Fm)、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渗透势(OP)和冠气温差(CTD),用主成分分析法将不同生理性状集成为几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根据综合指标对群体抗旱性(抗旱指数,DRI)和单株抗旱性(pDRI)的贡献,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分别求出雨养(DS)和灌溉(WW)条件下的群体和单株抗旱性综合评价值(D值)DDRIDS、DpDRIDS、DDRIWW、DpDRIWW。结果表明,雨养条件下单株DpDRIDS与pDRI显著相关(r=0.371,P<0.005),依DpDIRDS对小麦材料抗旱性的分级结果与群体DRI和单株pDRI的分级结果吻合度均为55.3%;灌溉条件下单株DpDRIWW与DRI和pDRI也显著相关(r分别为0.246和0.303,P<0.05),对材料抗旱性分级的吻合度分别为64.5%和67.1%。因此认为,与群体在雨养条件下DDRIDS和灌溉下DDRIWW相比,DpDRIDS和DpDRIWW更适合于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的抗旱性评价,但只能作为抗旱性评价的参考,不能代替抗旱指数DRI。根据D值与单项指标间的最优回归方程,不同水分条件下生理指标对小麦抗旱性的贡献不同,其重要程度在雨养条件下依次为:Fo2>OP>CTD1>Chl1>RWC>CTD2>RWL>Fv1;灌溉条件下为:Chl2>Fo1>CTD1>CTD2>RWL>RWC>Fv2(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右下脚的1和2分别指旗叶和倒二叶;冠气温差的1和2分别指灌浆早期和灌浆中期)。因而,有选择地检测这些生理性状有助于提高小麦抗旱性的鉴定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626 / 63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小麦抗旱性鉴定方法及评价指标研究Ⅰ鉴定方法及评价指标 [J].
张灿军 ;
冀天会 ;
杨子光 ;
郭军伟 ;
孟丽梅 ;
张珂 .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09) :226-230
[2]   不同冬小麦品种气冠温差与抗旱节水性的关系研究 [J].
吕树作 ;
谢惠民 ;
张洁 ;
王宏礼 .
麦类作物学报, 2007, (03) :533-538
[3]   不同大豆品种抗旱性综合评价 [J].
李贵全 ;
张海燕 ;
季兰 ;
赵二开 ;
刘建兵 ;
李玲 ;
张家蓉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2) :2408-2412
[4]   冬小麦水旱条件下株高构成与产量性状及抗旱指数相关分析 [J].
段国辉 ;
高海涛 ;
张学品 ;
吴少辉 ;
杨洪强 ;
王艳芳 .
陕西农业科学, 2006, (04) :1-3+30
[5]   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产量指标的比较研究 [J].
冀天会 ;
张灿军 ;
谢惠民 ;
杨子光 ;
郭军伟 ;
孟丽梅 ;
马雯 .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01) :103-106
[6]   水稻抗旱性鉴定的形态指标 [J].
程建峰 ;
潘晓云 ;
刘宜柏 ;
戴廷波 ;
曹卫星 .
生态学报, 2005, (11) :325-333
[7]   水稻开花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筛选 [J].
王贺正 ;
马均 ;
李旭毅 ;
李艳 ;
张荣萍 ;
刘慧远 ;
汪仁全 .
作物学报, 2005, (11) :101-105
[8]   十个烤烟品种的抗旱性鉴定 [J].
马新蕾 ;
房燕 ;
王玉军 ;
谢胜利 ;
王玮 .
中国烟草学报, 2005, (05) :26-30
[9]   不同供水条件下冬小麦冠气温差、叶片水势和水分亏缺指数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J].
陈四龙 ;
张喜英 ;
陈素英 ;
孙宏勇 ;
裴冬 .
麦类作物学报, 2005, (05) :38-43
[10]   盐胁迫下盐芥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及其渗透调节作用 [J].
刘爱荣 ;
赵可夫 .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005, (04) :38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