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7 条
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特点及其心理干预回顾
被引:16
作者:
丁宇
机构:
[1]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学研究中心
来源: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心理特点;
心理干预;
综述文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95.5 [];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在诊断、治疗前后各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针对性地提出适当的心理干预方法,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可供参考的方向。资料来源:检索PubMed2004-01/2006-11与恶性肿瘤及心理干预相关的文章,检索词"cancer,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清华全文数据库1999-01/2004-10关于恶性肿瘤和心理相关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恶性肿瘤,心理干预"。资料选择:选取涉及恶性肿瘤患者各时期心理状态的调查报告,以及相关的心理干预文章。排除标准:个案研究,非调查、介绍性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6篇关于恶性肿瘤和心理干预的研究文章,42个调查、实验文章符合标准。排除的14篇文章为个案研究,非调查、介绍性文章。资料综合:大部分的调查、研究指出心理社会因素在恶性肿瘤患者病情的变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内向不稳定的个性特点导致生活事件对患者的影响较大,负性生活事件较多,较为严重的焦虑、抑郁等情绪普遍存在于患者当中。而患者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到患者的求医意愿和配合治疗的程度。针对患者在恶性肿瘤从发现到治疗这个过程中各时期的心理变化特点,结合患者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认知行为治疗等心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治疗效果、恢复免疫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各种心理社会问题,心理社会因素对恶性肿瘤的发展起到较为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贯穿于患者从决定是否进行检查、接受诊断到坚持治疗等阶段之中。在恶性肿瘤各干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十分必要。
引用
收藏
页码:7951 / 7954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