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中砷的含量赋存特征及对环境的影响

被引:28
作者
陈萍
黄文辉
唐修义
机构
[1] 淮南工业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淮南工业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安徽淮南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北京,安徽淮南
关键词
煤中砷; 含量; 赋存形式; 环境影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在检测了 15 6个煤样中砷含量的基础上 ,收集了近 2 0 0 0个煤样的资料 ,分析了我国煤中砷元素的含量和赋存特征及砷富集的地质因素。结果表明 ,我国多数煤中砷含量处于 0 8× 10 -6~ 2 0×10 -6,算术平均值为 4× 10 -6;砷的赋存方式主要为 :a 类质同象置换硫赋存于黄铁矿中 ;b 低变质煤可赋存于有机质中 ;c 以粘土矿物和稀有的含砷矿物为载体。煤中砷富集的地质因素 ,一是后期热液带入煤层 ;二是由陆源物质带入泥炭沼泽 ;三是同沉积时期海水的影响。燃用富砷煤是引发环境污染的基本原因 ,但是燃煤方式也是重要因素。多数煤中砷含量并不高 ,控制和预防砷的危害还是可以做到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煤中砷含量分布特征与分级研究 [J].
王德永 .
煤质技术, 2000, (06) :27-30
[2]   黔西南高砷煤中砷存在形式的初步研究 [J].
丁振华 ;
郑宝山 ;
张杰 ;
H.E.Belkin ;
R.B.Finkelman ;
赵峰华 ;
周代兴 ;
周运书 ;
陈朝刚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5) :421-425
[3]   巫山县燃煤氟污染地区砷含量调查 [J].
朱岚 ;
金美娣 ;
李平 ;
胡梅 .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1999, (05) :41-43
[4]   老厂矿区无烟煤中砷的分布类型及赋存形态 [J].
周义平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8, (04) :9-14
[5]   高砷煤中砷赋存状态的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研究 [J].
赵峰华 ;
任德贻 ;
郑宝山 ;
胡天斗 ;
刘涛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8, (14) :1549-1551
[6]   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人发中微量元素的研究 [J].
蒋玲 ;
鲁生业 ;
张利平 ;
何敏 ;
全涛 ;
徐高升 ;
牛培健 .
环境科学, 1996, (01) :37-39+43+94
[7]   次火山热变质煤中Ge、Ga、As、S的分布特征 [J].
刘金钟 ;
许云秋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2, (05) :27-32
[8]  
鄂尔多斯盆地中侏罗世含煤岩系煤的无机地球化学研究[M]. 地质出版社 , 李河名等编著, 1993
[9]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文集 .2 肖达先. 陕西科学出版社 .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