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国《拜杜法案》与中国高校技术转移的再思考

被引:5
作者
岳琳
唐素琴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拜杜法案》; 高校技术转移; 公私利益; 专利管理; 转移渠道;
D O I
10.13535/j.cnki.11-4406/n.2013.10.066
中图分类号
D971.2 []; G644 [科学研究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美国《拜杜法案》自颁布实施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随着专利改革实施的进展和专利产品成本控制的需求以及重新定位高校社会作用的倡导,对该法案引起的问题成为研究的一大反思。文章结合美国对实施《拜杜法案》的讨论,从公私利益矛盾、专利管理成本、实证数据的再分析、影响技术转移的其他因素以及对学术研究的影响五个方面探讨《拜杜法案》成果背后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我国类似的立法和技术转移活动起到借鉴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威斯康星之路与WARF奇迹:高校技术转移实现模式选择 [J].
徐棣枫 .
学海, 2009, (03) :175-179
[2]   Bayh-Dole法案出台的背景及启示 [J].
傅正华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 (03) :32-35
[3]  
Links and Impacts: The Influence of Public Research on Industrial R&D[J] . Wesley M. Cohen,Richard R. Nelson,John P. Walsh. Management Science . 20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