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产学研结构性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其解决方案

被引:11
作者
姜子莹
封凯栋
机构
[1]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D O I
10.13580/j.cnki.fstc.2020.07.003
中图分类号
G32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4 ;
摘要
<正>1解决产学研结构性问题的紧迫性中国依靠发展本国的制造能力,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拥有第一大工业规模,又通过自主创新的努力收获了较好的技术能力、但产业技术版图中不少关键环节依然为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所掌握。想要保持持续发展的势头,并在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我国就必须要在下一阶段完成创新体系的升级,着重促进研发密集型工业及其支持性的产学研组织方式发展。在现阶段,中美贸易战已经充分暴露了我国长期存在的技术瓶颈,不少关键技术和基础型技术依然存在对外依赖,在关键的设备、配件和软件上的自主供应能力也很薄弱。这些问题在半导体产业的"中兴事件"和"福建晋华事件"中都已经被充分地显现出来。当中国的经济增长业已形成对某些国家经济地位的挑战时,某些领先国家就会利用"卡脖子"等非市场化的手段来延缓中国的挑战。为了从根本上突破现有国际框架的天花板,中国应大力推动研发密集型工业的发展,更要及早实现产学研结构的根本性转变。
引用
收藏
页码:3 / 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中国高校学科评估三十年(1985-2014年).[D].王元义.华东师范大学.2015, 10
[2]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from National Systems and “Mode 2” to a Triple Helix of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relations.[J].Henry Etzkowitz;Loet Leydesdorff.Research Policy.2000, 2
[3]   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结合应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 [J].
封凯栋 .
宏观经济研究, 2013, (02) :3-9+33
[4]  
发展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汽车工业的政策选择.[M].路风;封凯栋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