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家庭互动类型儿童的自陈抑郁症状、应付方式比较

被引:5
作者
喻淑香 [1 ]
郭文斌 [2 ]
韦琴 [1 ]
王飞华 [1 ]
机构
[1]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2]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卫生中心
关键词
家庭互动类型; 抑郁症状; 应付方式; 横断面调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9.4 [情感性精神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5 ;
摘要
目的:探讨家庭互动类型与儿童自陈抑郁症状和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在本横断面研究设计中,采用随机整群取样方法,在南宁市区、郊区225所小学中随机抽取10所小学,对五、六年级的2113名学生(年龄12~13岁)完成调查,根据家庭互动问卷评分将家庭互动分为监督组、纪律组、养育组和冲突组4种类型,用儿童自陈抑郁症状条目评定抑郁症状,应付方式问卷评定应付方式。结果:女生的抑郁得分(10.5±2.7)略高于男生(10.1±2.6)(P<0.01),4种家庭互动类型(监督组、纪律组、养育组和冲突组)的比例分别是29.7%、13.4%、41.0%和15.9%,纪律组和冲突组儿童的抑郁症状总分[(12.0±2.7)、(11.8±2.6)]及消极应付方式得分[(1.3±0.5)、(1.2±0.5)]高于监督组和养育组[抑郁分:(10.5±2.6)、(9.7±2.6);消极应付方式分:(1.2±0.6)、(1.1±0.6)(均P<0.001)],而积极应付方式得分低于监督组和养育组[(1.3±0.6)、(1.3±0.6)vs.(1.5±0.5)、(1.7±0.5),P<0.001]。结论:纪律组或冲突组的儿童抑郁症状较多,常采用消极应付方式,养育组则反之。
引用
收藏
页码:143 / 14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抑郁症患者焦虑症状、应付方式与人格的相关研究 [J].
郭文斌 ;
彭瑛 ;
黄敏儿 ;
姚树桥 ;
王国强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 (12) :843-845
[2]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and children’s depressi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and children’s depressive symptoms in Taiwan[J] . Yih-Lan Liu.Journal of Adolescence . 2003 (4)
[3]  
Depressive symptoms in California adolescents: Family structure and parental support[J] . Christi A. Patten,J. Christian Gillin,Arthur J. Farkas,Elizabeth A. Gilpin,Charles C. Berry,John P. Pierce.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 1997 (4)
[4]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解亚宁.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