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多元复合—过程叠加”成藏模式及其应用

被引:37
作者
庞雄奇 [1 ]
高剑波 [2 ]
吕修祥 [1 ]
孟庆洋 [1 ]
王英民 [3 ]
姜振学 [1 ]
刘洛夫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2]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3] 中国石油大学教育部石油与天然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复杂叠合盆地; 多元复合—过程叠加; 成藏模式; 奥陶系; 有利勘探区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阐述了复杂叠合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提出了多元复合—过程叠加成藏模式及有利勘探区带预测方法。研究表明,中国复杂叠合盆地具有多期次构造变革、多套生储盖组合、多旋回油气成藏、多期次调整与改造的油气地质特点,油气藏形成与分布主要受古隆起、烃源灶、区域盖层以及构造平衡带4个要素的控制。"要素复合、过程叠加、多期成藏、晚期定型"是复杂叠合盆地油气藏形成、演化和分布的基本模式。依据这一模式,在恢复研究区4个主要控藏因素演化历史的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各主要成藏期奥陶系目的层有利油气聚集区带及构造调整改造后的有利勘探区带进行了预测和评价。
引用
收藏
页码:159 / 166+172 +17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叠合盆地特征及油气赋存条件 [J].
刘池洋 .
石油学报, 2007, (01) :1-7
[2]   中国西部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条件的主要认识和勘探方向 [J].
陈永武 ;
何文渊 .
石油学报, 2004, (06) :1-7
[3]   叠合盆地与油气形成富集 [J].
王清晨 ;
金之钧 .
中国基础科学, 2002, (06) :6-9
[4]   复合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特征——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J].
周兴熙 .
地学前缘, 2000, (03) :39-47
[5]   中国复合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及其意义 [J].
赵文智 ;
何登发 .
勘探家, 2000, (03) :1-11+5
[6]   改造盆地研究和油气评价的思路 [J].
刘池洋 ;
杨兴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1) :11-14
[7]   源-盖共控论述要 [J].
周兴熙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 (06) :4-7+113
[8]   试论残留盆地 [J].
刘光鼎 .
勘探家, 1997, (03) :1-4+45
[9]   中国大中型气田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J].
戴金星 ;
宋岩 ;
张厚福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6) :481-487
[10]   多旋回构造运动与含油气盆地 [J].
朱夏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4, (02) :19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