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殊的“M”与“W”复合型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以水泉沟碱性正长岩为例

被引:36
作者
赵振华
包志伟
乔玉楼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
稀土四分组效应; MW复合型四分组效应; 磷灰石; 锆石; 水泉沟碱性正长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7 [稀土元素和分散元素];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用不同溶样方法、国外实验室检验对比和同位素稀释质谱法确定了河北省东坪水泉沟钾长石化-硅化碱性正长岩具有MW复合型(MW型)稀土四分组效应,这是M型与W型同时存在的一种新类型的稀土四分组效应.对这种岩石中磷灰石和锆石进行了单颗粒矿物稀土定量分析,稀土组成特点一致显示了熔体结晶(岩浆)及热液流体交代叠加作用的特点,并可能至少有两期热液活动.熔体-流体共存及富Cl,CO2和Si,K,Al,高温、中低盐度流体热液流体交代蚀变作用的叠加是形成MW复合型稀土四分组效应的主要控制因素.MW复合型稀土四分组效应可作为岩体改造型Au矿的成矿标志。
引用
收藏
页码:1474 / 1488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冀北张-宣地区后城组、张家口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 [J].
杨进辉 ;
吴福元 ;
邵济安 ;
谢烈文 ;
柳小明 .
地球科学, 2006, (01) :71-80
[2]   湘西沃溪金锑钨矿床中白钨矿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J].
彭建堂 ;
胡瑞忠 ;
赵军红 ;
符亚洲 ;
袁顺达 .
地球化学, 2005, (02) :115-122
[3]   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及其对U-Pb年龄解释的制约 [J].
吴元保 ;
郑永飞 .
科学通报, 2004, (16) :1589-1604
[4]   冀西北东坪金矿成矿流体研究 [J].
范宏瑞 ;
谢奕汉 ;
翟明国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7) :537-544
[5]   冀西北后沟金矿床交代成因钾长石激光探针40Ar-39Ar年龄 [J].
徐兴旺 ;
蔡新平 ;
刘玉林 ;
张宝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6) :496-500
[6]   冀西北水泉沟杂岩体及与其有关金矿床的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J].
江思宏 ;
聂凤军 .
地质论评, 2000, (06) :621-627
[7]   独居石中稀土元素4分组效应的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J].
洪文兴 ;
何松裕 ;
黄舜华 ;
郭国璋 ;
侯鸿泉 ;
朱祥坤 .
自然科学进展, 1999, (S1) :138-141
[8]   花岗岩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形成机理探讨——以千里山和巴尔哲花岗岩为例 [J].
赵振华 ;
熊小林 ;
韩小东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4) :331-338
[9]   东坪金矿床成矿过程中稀土元素活动性 [J].
包志伟 ;
赵振华 .
地球化学, 1998, (01) :81-90
[10]   用ICP-MS准确测定岩石样品中的40余种微量元素 [J].
刘颖,刘海臣,李献华 .
地球化学, 1996, (06) :552-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