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历史回眸

被引:14
作者
卢文云 [1 ]
唐炎 [2 ]
熊晓正 [3 ]
机构
[1] 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
[2]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3] 北京体育大学
关键词
竞技体育; 发展模式; 历史回眸;
D O I
10.16063/j.cnki.issn1001-747x.2007.04.003
中图分类号
G812.9 [中国体育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摘要
建国初期,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方针的指引下,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成立"体训班"和选派运动员赴苏联和东欧国家学习深造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竞技水平,形成了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基础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建国初期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给我们两点历史启示,一是竞技体育的发展必须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基本宗旨;二是必须坚持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针。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体育的改革与创新 [J].
胡小明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5, (05) :1-5
[2]   共和国体育史上的1952年 [J].
谭华 ;
王玉立 .
体育文化导刊, 2002, (03) :20-22
[3]   从“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到“各类体育协调发展” [J].
熊晓正,林登辕 .
体育文史, 1997, (05) :16-20
[4]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方针的由来与发展 [J].
谭华 .
体育文史, 1992, (01) :2-7
[5]  
体育运动文件选编[M]. 人民体育出版社 , 国家体委政策研究室 编, 1982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简编[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李秀梅著, 200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 伍绍祖. 中国书籍出版社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