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区夏季高温日数年际变化的主要模态及其与200hPa经向风的联系

被引:4
作者
杨秋明
李熠
钱玮
黄世成
谢志清
机构
[1]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南京地区; 高温日数; EEMD方法; 年际变化; 200hPa经向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8.0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研究了南京地区夏季高温日数主要的非平稳年际变化周期型。对1946—2000年的南京地区夏季高温日数进行分解,分别得到包含有准2年周期分量和6年周期分量的年际变化型,而且准2年周期分量幅度较大,变化特征与高温日数观测数据变化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不同于传统方法,EEMD方法给出了高温日数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各自分离的变化特征。另外,这两种时间变化模态的演变对应于同期夏季不同的全球200 hPa经向风波列型,前者主要作用区域在南亚经过南海、西太平洋的副热带地区到日本海附近、北美中纬度地区和南印度洋和南大西洋中高纬度地区,而后者仅位于欧亚中高纬度地区。这两种独立变化时间模态的对应的遥相关空间分布型对于提高南京地区高温日数气候预报精度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360 / 136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南北不均匀分布特征分析
    朱周平
    钱炳强
    [J]. 气象, 2010, 36 (11) : 26 - 31
  • [2] 2009年华北平原大范围持续性高温过程的成因分析
    张迎新
    张守保
    [J]. 气象, 2010, 36 (10) : 8 - 13
  • [3] 1960—2006年重庆高温日数时空变化特征
    韩世刚
    周浩
    何军
    唐家萍
    盖长松
    [J]. 气象, 2009, 35 (09) : 68 - 76
  • [4] 华东极端高温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史军
    丁一汇
    崔林丽
    [J]. 大气科学, 2009, 33 (02) : 347 - 358
  • [5] 国家级极端高温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刘绿柳
    孙林海
    廖要明
    朱艳峰
    邹旭恺
    王有民
    颜京辉
    [J]. 气象, 2008, (10) : 102 - 107
  • [6] 1956—2006年中国高温日数的变化趋势
    高荣
    王凌
    高歌
    [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 (03) : 177 - 181
  • [7] 均生函数—最优子集回归在高温极值预测中的应用
    张德宽
    杨贤为
    邹旭恺
    [J]. 气象, 2003, (04) : 44 - 47
  • [8] Trends of Extreme Temperatures in Europe and China Based on Daily Observations[J] . Climatic Change . 2002 (1)
  • [9]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A noise-assisted data analysis method .2 Wu Z,Huang NE. Advances in Adaptive Data Analysis .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