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分形原理建立小流域泥沙输移比模型

被引:9
作者
孙厚才
李青云
机构
[1]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2]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湖北武汉
[3] 湖北武汉
关键词
分形理论; 自相似原理; 泥沙输移过程; 统计模型; 小流域;
D O I
10.16232/j.cnki.1001-4179.2004.03.005
中图分类号
TV149 [泥沙测验和试验研究];
学科分类号
081502 ;
摘要
长江上游川中紫色土丘陵区是三峡库区的主要产沙源之一。在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治理工作中,小流域治理的规划、设计及治理后减沙效益的评价均需要对小流域的地面侵蚀量、泥沙输移量进行定量评价和预报。通常小流域的输沙量通过水文泥沙测站监测资料获得,但由于种种原因,在许多地区没有水文泥沙测站,利用长江流域的地形资料,应用分形理论的自相似原理,探讨泥沙输移比与小流域集雨面积的关系,并得出泥沙输移比(SDR)的统计模型。该模型可用于估算紫色土丘陵区资料短缺小流域的输移比和产沙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3+21 +2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分形理论在紊流力学中的应用 [J].
汤一波 ;
金忠青 .
河海科技进展, 1992, 12 (03) :55-64
[2]   长江上游的地面侵蚀与河流泥沙 [J].
余剑如 ;
史立人 ;
冯明汉 ;
李仁华 .
水土保持通报, 1991, (01) :9-17
[3]   黄土高原小流域特性指标与产沙统计模式 [J].
尹国康 ;
陈钦峦 .
地理学报, 1989, (01) :32-46
[4]   地学领域中的分维研究水系、地震及其它 [J].
洪时中 ;
洪时明 .
大自然探索, 1988, (02) :33-40
[5]   论流域产沙量计算中的泥沙输移比 [J].
牟金泽 ;
孟庆枚 .
泥沙研究, 1982, (02) :60-65
[6]  
黄土高原现代侵蚀与治理[M]. - 科学技术出版社 , 陈永宗等著,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