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半干旱地区降雨下渗过程的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3
作者
胡彩虹
张文华
林凯荣
雒征
机构
[1]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2]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南郑州
[4] 湖北武汉
关键词
下渗能力曲线; 降雨强度; 下渗强度; 综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3 [水文分析与计算];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通过对Horton、Philip下渗能力曲线的讨论以及王家沟流域不同地类下渗试验的应用比较分析,表明Horton下渗能力曲线比Philip下渗能力曲线具有更明确的物理意义。但由于它们都是把下渗的出现作为地表饱和的结果以及由于流域上下渗分布的不均匀性,因此不能把它们直接应用于流域的产流计算。总结分析了目前对降雨下渗过程的研究,认为加强对降雨下渗规律的认识,将降雨下渗与土壤水分运动的动态变化过程结合起来研究,可以为流域径流形成机理的认识和流域水文模型的建立奠定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河沟流域水分入渗的数学模型 [J].
魏忠义 ;
王治国 ;
段喜明 ;
胡振华 ;
王春红 .
水土保持研究, 2000, (04) :32-35
[2]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入渗分布规律的研究 [J].
刘贤赵 ;
康绍忠 .
吉林林学院学报, 1997, (04) :19-24
[3]   一种流域下渗模型 [J].
曹升乐 .
水电能源科学, 1996, (04) :25-29
[4]   晋西黄土地区场(时段)暴雨地表径流量计算方法──下渗曲线法初探 [J].
毕华兴,朱金兆,吴斌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6, (04) :1-8
[5]   霍顿与菲利蒲下渗公式对子洲径流站资料的拟合 [J].
赵人俊 ;
王佩兰 .
人民黄河, 1982, (01) :1-8
[6]  
晋西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管理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M]. - 科学出版社 , 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等编, 1992
[7]  
实用暴雨洪水预报理论与方法[M]. - 水利电力出版社 , 张文华编著,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