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野下的网络战:缘起、演进与应对

被引:21
作者
王军
机构
[1]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院
关键词
互联网; 网络战; 信息安全; 社会网络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15 [国际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互联网进入国家安全议程并与"战争"相结合是从信息战开始的,然后从军事领域延伸到国家综合安全的各领域,网络战的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结合的特点由是彰显。网络战主体包括国家行为体和各种非国家行为体,它们主要围绕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化设施的运转安全、各类信息安全和价值观念进行攻防与对抗,这些对抗可以在国家间展开,也可以发生在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还可以是非国家行为体之间。国家发动军事网络战潜力巨大,各国制造了大量先进的网络攻击武器,但它们还没有在实战中充分施展手脚。网络空间中的各类意识形态对抗、黑客战和社会网络战有突出表现,这彰显了非国家行为体在网络战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其深远影响也尚未充分显现。在国际法和国际规范层面,大国有关网络战规则的磋商和国际协调正在缓慢推进,而联合国"规约"网络战的功能有提升之势。鉴于网络战的现实与潜在影响,中国应制定相关的战略,而学界也应多视角、多层次地探索网络战的内涵、机制与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98+158 +158-159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信息时代中美网络与太空关系探析 [J].
高望来 .
美国研究, 2011, 25 (04) :62-76+4
[2]   互联网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J].
郭明飞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9, (06) :197-199
[3]   浅议网络战中的国际法问题 [J].
田英 .
法制与社会, 2007, (07) :198-199
[4]   网络战的国际法应对 [J].
刘正 .
山东社会科学, 2006, (03) :139-141
[5]   美国制定“网络战略”的背后 [J].
丁朕义 .
国防, 2003, (04) :19-20
[6]   科索沃战争中的网络战 [J].
吴为 .
上海航天, 1999, (05) :26-26
[7]   由科索沃危机中的网络战看中国未来的信息安全 [J].
郭永斌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9, (05) :109-111
[8]  
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 吴玉荣.中共中央党校. 2004
[9]  
网络战争[M].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 张召忠著, 2001
[10]  
互联网上的间谍战[M]. 新华出版社 , (法)让·吉内尔(JeanGuisnel)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