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草原化荒漠带人工固沙植丛区土壤水分动态
被引:48
作者:
王新平
康尔泗
张景光
李新荣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 甘肃兰州
来源:
关键词:
荒漠带;
人工固沙植丛;
土壤水分;
水分平衡;
蒸散发;
D O I:
10.14042/j.cnki.32.1309.2004.02.017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土壤水分动态有助于在水文过程与生态格局之间建立定量的联系。以大型自动称重式蒸渗仪为试验设施,对草原化荒漠带固沙植丛区与无植被沙区土壤水分动态及蒸散发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内植丛区及无植被沙区土壤水分变化均与降水过程高度相关,油蒿与柠条植丛区总蒸散量大体相当,平均蒸散速率分别为1 31mm/d,1 22mm/d。受固沙植物种生育期差异与降水年内分配变化的综合影响,当经历连续30多天无雨期时,柠条植丛区土壤水分骤降,根系密集区土壤体积含水率降低至0 5%以下,平均蒸散速率由前期的2 2mm/d降至0 6mm/d。油蒿植丛区土壤体积含水率在1%左右变化,平均蒸散速率由1 8mm/d降为0 9mm/d,仍高于柠条植丛区达50%。无植被沙区土壤体积含水率保持在大于2%的水平,平均蒸发速率由1 1mm/d减小至0 4mm/d,平均为0 78mm/d,约为植丛区平均蒸散速率的60%。土壤深层渗漏量达113 4mm,占降水量的40 5%,渗漏速率平均为0 63mm/d。人工固沙植被有效地利用了这部分降水资源,使得植丛区土壤水分无深层渗漏。
引用
收藏
页码:216 / 222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