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权:回归村社 回归农民——兼评贺雪峰《地权的逻辑: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向何处去》

被引:3
作者
贾林州 [1 ]
赵晓峰 [2 ]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地权; 私有化; 残缺产权; 小农村社体制; 治权; 战略;
D O I
10.16444/j.cnki.cn33-1228/d.2012.01.014
中图分类号
F301.1 [土地制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所谓完全私有化的土地财产权利,基本不存在于中国农耕文明的历史实践中。现阶段的家庭承包制度和趋向于私有化的农地制度选择正在迅速瓦解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并且,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以史为鉴,残缺的土地产权是小农村社体制的经济基础,也是维系村社内部治理秩序的关键机制。同时,在缺乏超越性信仰的中国农村,小农村社也是再造农民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基本场域。在高度紧张的人地关系矛盾和无法突破不平等的国际分工体系的情况下,小农村社体制仍需要长期存在。也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回归村社、回归农民的农地权利构造仍将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1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