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干旱区柽柳科植物种子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被引:22
作者
张元明
潘伯荣
尹林克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
关键词
柽柳科;种子形态;种皮表面亚显微结构;系统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9.758.8,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中国干旱区柽柳科(Tamaricaceae)植物3属7代表种的种子形态及种皮表面亚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表明种子形态及种皮表面亚显微结构可为本科植物的分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根据种子表皮毛着生的类型并结合外部形态特征可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表皮毛可分为Ⅰ型表皮毛和Ⅱ型表皮毛,前者着生于种子表面,包括红砂属(ReaumuriaL.)和柽柳属(TamarixL.)植物的一些种类;后者着生于种子顶端的芒柱上,包括柽柳属一些种类和水柏枝属(MyricariaDesv.)植物。(2)表皮毛的演化趋势是由Ⅰ型表皮毛向Ⅱ型表皮毛转化。(3)红砂属处于本科的原始地位,水柏枝属较为进化,柽柳属是联系两者的中间环节,本属内亦存在许多过渡类型。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植物结构、功能和适应.[M].[英]霍尔(Hall;M·A·) 主编;姚壁君等 译.科学出版社.1987,
  • [2] 种子及其发育和生理学特性.[M].(苏)秦格尔;Н.В.著;于玉译;.科学出版社.1962,
  • [3] 中国水柏枝属的分类研究
    张鹏云
    张耀甲
    [J]. 植物研究, 1984, (02) : 67 -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