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考古学:对象、性质、方法及任务

被引:14
作者
王心源 [1 ]
郭华东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
关键词
考古学; 遥感考古; 空间考古学; 性质与方法; 学科体系;
D O I
10.16418/j.issn.1000-3045.2015.03.010
中图分类号
K85 [文物考古];
学科分类号
0601 ;
摘要
空间考古学是新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包含人类活动遗存与生活环境的人文-自然综合体,研究方法是空间信息技术在对这个复杂研究对象的应用研究中,有关考古信息获取、解释与重构的一个创新性过程,并通过建立"数字文化遗产圈"(Digital Cultural-heritage Sphere)实现三维动态的虚拟重建。在总结第487次香山科学会议"文化遗产空间观测与认知"研讨基础上,提出空间考古学6方面的重要研究内容:(1)遗址无损探测技术与方法研究;(2)空间信息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和监测研究;(3)考古遗址环境的数字化重建研究;(4)文化遗产空间数据存储与挖掘研究;(5)虚拟考古、虚拟再现与公众展示系统;(6)"数字文化遗产圈"(Digital Cultural-heritage Sphere)科学平台建设。对中国建设空间考古学的5项建议:(1)充分融合考古文博领域和空间技术领域的优势,推进空间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中的应用发展;(2)从学科体系看,当前空间技术在文化遗产的研究方面需要总体性布局;(3)对大型文化遗产亟需从全局高度开展"理论-技术-应用"的一体化攻关研究,获得对遗产本质的、整体的科学认知;(4)包含文化遗产信息的空间探测理论与方法、技术组合、技术适用性,以及自然与人类活动对遗产影响的评估与虚拟重建等重大科学问题需要抓紧规划落实;(5)加强空间考古学学科内涵与理论建设研究,利用我国文化遗产大国和空间技术的优势,创新"空间考古学"学科体系,抢占该领域的国际制高点。
引用
收藏
页码:360 / 36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领域学科分析与建议
    张鸿翔
    段晓男
    李颖虹
    [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4, 29 (03) : 351 - 367
  • [2] 遥感考古研究综述
    邓飚
    郭华东
    [J]. 遥感信息, 2010, (01) : 110 - 116
  • [3] 罗布泊新发现古城与5个考古遗址的年代学初步研究
    吕厚远
    夏训诚
    刘嘉麒
    秦小光
    王富葆
    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
    周力平
    穆桂金
    焦迎新
    李敬芝
    [J]. 科学通报, 2010, (03) : 237 - 245
  • [4] 中国遥感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与发展
    聂跃平
    杨林
    [J]. 遥感学报, 2009, 13 (05) : 940 - 962
  • [5] 关于在教育部学科分类中增设“考古学”为一级学科的建议
    张弛
    [J]. 南方文物, 2009, (02) : 1 - 6
  • [6] 科技考古学初论
    赵丛苍
    郭妍利
    [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6) : 87 - 93
  • [7] 遥感考古学——一门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交叉学科
    聂跃平
    杨林
    王长林
    [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5, (06) : 25 - 31
  • [8] 广义遥感环境考古的技术整合
    王心源
    陆应诚
    高超
    席道瑛
    [J].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2) : 40 - 44
  • [9] 人类文化遗产信息的空间认识
    赵生才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04) : 687 - 691
  • [10] WANG Xinyuan 1,2 , GUO Huadong 3 , CHANG Yueming 2 , ZHA Liangsong 2 (1.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China, 2. Laboratory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College of National Territorial Resources,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 3. Key Laboratory of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Sciences,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On paleodrainage evolution in mid-late Epipleistocene based on radar remote sensing in northeast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