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环境脆弱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13
作者
李连伟 [1 ]
刘展 [1 ]
宋冬梅 [1 ]
李东旭 [1 ]
胡利民 [2 ]
石学法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2]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脆弱性; 归一化; 层次分析法; 分位数法; 地理信息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921 [安全管理(劳动保护)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减灾防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研究构建了黄河三角洲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脆弱性评价指标量化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基于GIS软件平台对黄河三角洲区域进行环境脆弱性评价与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环境脆弱性等级主要表现为轻度脆弱(42.7%)、中度脆弱(21%)和重度脆弱(24.9%)。其空间分布格局为海洋区域脆弱性较轻,陆地区域脆弱性较强;海洋区域内大部分属于轻度脆弱,河口区以北海洋区域属于微度脆弱;陆地区域脆弱性表现为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变轻的趋势,海岸带区域属于极度脆弱,沿海区域属于重度脆弱,黄河沿岸和内陆地区属于中度脆弱。
引用
收藏
页码:195 / 20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D].伊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 07
[2]  
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土地利用效应.[D].王介勇.山东农业大学.2005, 07
[3]  
基于RS和GIS的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J].徐庆勇;黄玫;刘洪升;闫慧敏;.应用生态学报.2011, 11
[4]   基于RS与GIS的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 [J].
徐庆勇 ;
黄玫 ;
陆佩玲 ;
李仁强 .
环境科学研究, 2011, 24 (01) :58-65
[5]   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层压实下沉的计算分析 [J].
高茂生 ;
薛春汀 ;
叶思源 ;
袁红明 ;
赵广明 ;
丁喜桂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0, 32 (05) :34-40
[6]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尖峰岭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J].
邓立斌 ;
刘德晶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0 (07) :26-31
[7]   基于AHP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北疆各地州生态脆弱性评价 [J].
李滨勇 ;
陈海滨 ;
唐海萍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6 (02) :197-201
[8]   珠江三角洲脆弱性研究进展 [J].
韩喜彬 ;
龙江平 ;
李家彪 ;
初凤友 ;
张平萍 ;
许冬 ;
杨海丽 .
热带地理, 2010, 30 (01) :1-7
[9]   县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及其动态分析——以黄河三角洲垦利县为例 [J].
王瑞燕 ;
赵庚星 ;
周伟 ;
姜曙千 ;
秦元伟 .
生态学报, 2009, 29 (07) :3790-3799
[10]   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J].
芮玉奎 ;
曲来才 ;
孔祥斌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8, (04) :934-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