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火山岩及火山作用

被引:5
作者
向鼎璞
机构
[1] 甘肃省地质局地质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火山岩相; 安山岩; 北祁连山; 喷出岩; 火成岩; 火山作用; 地质作用; 细碧岩; 基性岩; 玄武岩;
D O I
10.13885/j.issn.0455-2059.1982.01.01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祁连山为欧亚最大山系之一,其构造单元由北而南可分为:(1)河西走廊边缘地槽褶皱带;(2)北祁连山优地槽褶皱带(有蛇绿岩);(3)中祁连山隆起带;(4)拉脊山断陷地槽褶皱带(有蛇绿岩);(5)南祁连山冒地槽褶皱带。火山岩主要集中分布于北祁连山,有五次古蛇绿岩套(Zc—Zj、∈2、O1、O2、O3)被认识。中晚寒武世蛇绿岩套仅见于拉脊山区,而南祁连山没有。祁连山的火山活动多为火山中心式爆发及一些裂隙喷发。整个火山岩可划分为三个大的类型即:1、细碧岩——角斑岩系,如北祁连山火山岩(从基——酸)。2、粗面岩——似长石岩系,仅分布北祁连山的永登及白银地带,岩石的特点是富钾.3、英安岩——玄武岩系,如前寒武纪火山岩以及拉脊山和南祁连山等的火山岩,形成钠长或更长安山岩——玄武岩建造。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105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祁连山古蛇绿岩带的地质构造意义 [J].
肖序常 ;
陈国铭 ;
朱志直 .
地质学报, 1978, (04) :281-295+338
[2]   板块构造述评 [J].
尹赞勋 .
地质科学, 1973, (01) :56-88
[3]   祁连山东部火山岩系中的金属矿床 [J].
胡惠民 .
地质论评, 1959, (01) :1-12
[4]   对祁连山黄铁矿型铜矿地质的一些补充意见 [J].
宋叔和 .
地质学报, 1957, (01) :57-79
[5]  
祁连山地质志[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等编, 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