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身份设计与社会秩序——近代以来中国个体的元身份史

被引:7
作者
袁年兴
机构
[1] 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身份设计; 社会秩序; 元身份;
D O I
10.15895/j.cnki.rwzz.2013.05.012
中图分类号
D09 [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
学科分类号
060305 ;
摘要
在国家-社会的二元结构中,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元身份设计,不仅承载着对个体社会属性和情感归宿的基本界定,而且还与国家的意识形态、法律规范以及伦理道德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社会秩序的根本性保证。近代以来,中国个体元身份的具体内容伴随着政治格局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从"公民"("国民")向"人民"再向"公民"的转变,社会秩序也呈现出不同的格局和态势。当下中国个体的元身份还处于国家与社会的整合之中,一种整体性的身份设计策略无疑成为了国家构建理性的重要议题。在历史社会学的视阈下,以"人民"和"民族"名义授权的"公民"元身份,能够从当下总体性社会事实中派生出一种基于共同责任和价值观念的组织机制,其核心内涵在于国家的元身份设计与个体在现实层面取得意义上的关联。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1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社会建设:传统经验面临挑战 [J].
张静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2, (04) :63-67
[2]   “群众”与“公民”:中西国家构建的比较分析 [J].
李华 .
浙江社会科学, 2011, (11) :51-57+144+157
[3]   论近代中国国家建设的三大困境 [J].
郭绍敏 .
江苏社会科学, 2009, (04) :179-184
[4]   群体性事件敲响警钟 民主化解过激情绪 [J].
刘科 .
共产党员, 2009, (06) :15-15
[5]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 [J].
李强 .
北京社会科学, 2008, (05) :47-60
[6]   公民资格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基本依据 [J].
沈原 .
社会学研究, 2007, (02) :191-194
[7]   民国国歌《卿云歌》的诞生与争论 [J].
李静 .
文艺研究, 2007, (03) :100-109+175
[8]   影响社会稳定的社会矛盾变化态势的实证分析 [J].
胡联合 ;
胡鞍钢 ;
王磊 .
社会科学战线, 2006, (04) :175-185
[9]   中国的社会政治参与:以社区为例 [J].
托马斯·海贝勒 ;
鲁路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 (03) :17-24
[10]   论民国时期苏南思想观念嬗变的特征和作用 [J].
孙海泉 .
江海学刊, 2005, (01) :15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