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秦岭华阳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组成——对五龙岩体群成因的约束

被引:24
作者
孟旭阳 [1 ]
王晓霞 [2 ]
柯昌辉 [2 ]
李金宝 [3 ]
杨阳 [1 ]
吕星球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3]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华阳岩体; 五龙岩体群; LA-ICP-MS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花岗岩; 南秦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华阳岩体位于南秦岭中部地区,岩体主体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对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214Ma±2Ma和228Ma±2Ma的年龄,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华阳花岗岩属于弱过铝质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I-A型花岗岩过渡的特征,A/CNK值为1.01~1.14,Na2O为3.15%3.83%,K2O为3.04%5.70%,K2O/Na2O为0.84~1.80,Mg#为0.24~0.48;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右倾型,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有显著的Eu负异常。该花岗岩富集Rb、K、P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Zr、Hf、Ta、Nb、P、Ti等高场强元素,表明华阳花岗岩的物源以壳源物质为主。锆石饱和温度和Ti温度计等的估算显示,华阳岩体岩浆源区的初始温度为750~800℃。花岗岩的锆石εHf(t)值变化范围较小,为-6.17~2.27,平均值为-3.19;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65~1.12Ga,加权平均值为1.46Ga,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华阳花岗岩是早—中元古代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结果,伴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岩体的形成与华南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有关,是同碰撞向后碰撞构造体制转变或后碰撞伸展早期的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1704 / 1719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62 条
[1]  
秦岭造山带晚三叠世花岗岩类成因机制及深部动力学背景.[D].秦江锋.西北大学.2010, 09
[2]   秦岭中段印支期花岗质岩浆作用与造山过程 [J].
刘树文 ;
杨朋涛 ;
李秋根 ;
王宗起 ;
张万益 ;
王伟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1, 41 (06) :1928-1943
[3]   秦岭晚中生代花岗岩时空分布、成因演变及构造意义 [J].
王晓霞 ;
王涛 ;
齐秋菊 ;
李舢 .
岩石学报, 2011, 27 (06) :1573-1593
[4]   南秦岭晚三叠世胭脂坝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J].
骆金诚 ;
赖绍聪 ;
秦江锋 ;
李海波 ;
李学军 ;
臧文娟 .
地质论评, 2010, 56 (06) :792-800
[5]   南秦岭地体东江口花岗岩及其基性包体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 [J].
弓虎军 ;
朱赖民 ;
孙博亚 ;
李犇 ;
郭波 ;
王建其 .
岩石学报, 2009, 25 (11) :3029-3042
[6]   华北东部三叠纪岩浆作用与克拉通破坏 [J].
杨进辉 ;
吴福元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7) :910-921
[7]   南秦岭沙河湾、曹坪和柞水岩体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弓虎军 ;
朱赖民 ;
孙博亚 ;
李犇 ;
郭波 .
岩石学报, 2009, 25 (02) :248-264
[8]   秦岭造山带早中生代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环境 [J].
张成立 ;
王涛 ;
王晓霞 .
高校地质学报, 2008, (03) :304-316
[9]   秦岭沙河湾造山带型环斑花岗岩地球化学及构造属性讨论 [J].
周滨 ;
汪方跃 ;
孙勇 ;
孙卫东 ;
丁兴 ;
胡艳华 ;
凌明星 .
岩石学报, 2008, 24 (06) :1261-1272
[10]   西秦岭阳山金矿带花岗斑岩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 [J].
刘红杰 ;
陈衍景 ;
毛世东 ;
赵成海 ;
杨荣生 .
岩石学报, 2008, 24 (05) :110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