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入场问题及其哲学意义

被引:4
作者
张华
机构
[1] 江苏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符号; 联结主义; 拟象; 人工智能; 动觉; 标志符; 符号系统; 表征主义; 哲学意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N02 [科学的哲学原理];
学科分类号
0101 ; 010108 ;
摘要
<正>形式符号系统的意义表征,如何能成为系统内固有的,而不只是寄生在人脑中的意义?符号的形态是任意的,符号本身是无意义的,那么以无意义的符号进行操作可能得出意义来吗?其基础又是什么?如果试图学习英语,而可资参考的却只有英英词典的话,如何才能摆脱从符号到符号的旋转木马?符号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认知科学哲学导论[M].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英) 哈瑞 (Harre, 2006
[2]  
The adaptive advantage of symbolic theft over sensorimotor toil[J] . Angelo Cangelosi,Stevan Harnad.Evolution of Communication. An international mult . 2001 (1)
[3]  
Minds, Machines and Turing[J] . S. Harnad.Journal of Logic, Language and Information . 2000 (4)
[4]  
Methodological solipsism considered as a research strategy in cognitive psychology <sup>1</sup>[J] . J. A. Fodor.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 198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