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洪资源地下回灌促渗技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6
作者
李胜涛 [1 ,2 ]
杜新强 [2 ]
佟元清 [1 ]
迟宝明 [3 ]
路莹 [2 ]
王子佳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2]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3] 防灾科技学院
关键词
雨洪资源; 地下回灌; 促渗; 入渗速率;
D O I
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11.05.025
中图分类号
P641.25 [地下水回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针对雨洪资源地下回灌工程易堵塞、效率低、寿命短等问题,以入渗池为例,开展室内模拟实验。实验通过模拟雨洪资源地下回灌条件和过程、设定渗透介质的表面形态和回灌的工程工艺方法,观测渗透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堵塞层悬浮物的分布规律;通过对比相同目标补给层、不同回灌工程工艺方法对入渗速率的影响,分析促渗机理,评价堵塞的形成机制和管理方法,探索促渗关键技术。提出了局部高位入渗方法、垄沟池底方法、间歇回灌方法三种有效的促渗技术,对雨洪资源地下回灌的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供水水文地质[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刘兆昌,朱琨编, 1988
  • [2] 中国水污染事件纪实
    丁莞歆
    [J]. 环境保护, 2007, (14) : 83 - 85
  • [3] 洪水的灾害与资源效应及其转化模式
    张欧阳
    许炯心
    张红武
    金德生
    [J]. 自然灾害学报, 2003, (01) : 25 - 30
  • [4] 地下储水空间雨洪资源调蓄技术研究进展
    黄金林
    迟宝明
    路莹
    杜新强
    [J]. 灌溉排水学报, 2008, (02) : 123 - 127
  • [5] 地下水人工回灌堵塞问题研究进展
    杜新强
    冶雪艳
    路莹
    迟宝明
    Steffen Birk
    杨悦锁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 (09) : 973 - 980
  • [6] 北京平谷盆地地下储水空间雨洪回灌促渗关键技术研究[D]. 李胜涛.吉林大学 2009
  • [7] 地下水库建设研究[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李砚阁等, 2007
  • [8] 供水水文地质学[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王增银编著, 1995
  • [9] Artificial recharge of groundwater. Peters,J H. the Proc.Of the Third Int.Symp onArtificial Recharge of Groundwater(TISAR) . 1998
  • [10] Artificial recharge of groundwater: hydrogeology and engineering[J] . Herman Bouwer. &nbspHydrogeology Journal . 20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