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江苏练湖农场两种主要土壤的供肥特点及其对晚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3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芷宇
彭千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
彭千涛
尹楚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
尹楚良
陈家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
陈家坊
吴世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
吴世忠
朱宗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
朱宗武
机构
:
[1]
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
[2]
国营练湖农场
来源
:
土壤学报
|
1965年
/ 04期
关键词
:
晚稻;
油泥;
供肥;
水稻;
栗子;
穗分化;
氮素;
粒数;
穗数;
化学氮肥;
江苏;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两年来,从总结陈永康高产水稻施肥技术经验出发,针对水稻器官生长与土壤氮素的供求特点进行了一些工作,其目的在于探求高产水稻因土制宜的施肥原则及其科学依据。一般说来,水稻的生长中期(拔节—穗分化)是奠定壮稈大穗丰产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植株上有许多同时生长的器官。从已往的研究结果看来,晚稻植株的不同器官对氮素供应状况的反映不同,而同一器官在不同生育时期内影响也不一样。同时,不同土壤对氮素供应容量、强度、持续时间的贡献大小也有所不同。如何结合土壤的供肥性能和晚
引用
收藏
页码:387 / 394
页数:8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