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30年代商业银行等新式金融机构对农村放款的效应探析

被引:6
作者
兰日旭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天津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农村; 放款; 效应;
D O I
10.14137/j.cnki.issn1003-5281.2002.03.020
中图分类号
F832.9 [金融史、银行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摘要
20世纪 2 0、3 0年代中国内地农村经济的衰落、破产 ,使农村地区的资金向城市集中 ,导致农村传统融资方式的信用基础破坏 ,直接影响了正常的农业活动 ;对此 ,各大银行等新式金融机构在“资金归农”的呼声中 ,纷纷向农村地区直接或间接地放款 ,其效果虽然受到时局等因素的约束而大打折扣 ,但他们的介入却适应了时代的潮流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中国经济的发展 [J].
王玉茹 .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87, (02) :97-109
[2]  
中国近代经济史.[M].汪敬虞 主编.人民出版社.2000,
[3]  
中国近代的市场发育与经济增长.[M].刘佛丁;王玉茹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  
中国银行业发展史.[M].张郁兰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