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之抵押物转让的效力

被引:44
作者
刘贵祥 [1 ,2 ]
吴光荣 [3 ]
机构
[1]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2]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
[3] 国家法官学院
关键词
抵押权; 追及效力; 合同效力; 权利瑕疵; 倡导性规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自字面上看,我国《物权法》第191条系在否认抵押权之追及效力的同时,严格限制抵押物的转让,因而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之物权转让行为应被认定为无效。但这一文义解释的结论既经不起法政策的考量,也无法与体系解释、历史解释和目的解释相互契合。在抵押权之追及效力已被我国《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确立的背景下,不能简单依照文义理解《物权法》第191条,而应全面运用法解释学的方法缩小《担保法》与《物权法》之间的冲突,并进而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的规定来处理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之抵押物转让的效力。《物权法》第191条规定的"不得转让",既不属于我国《合同法》第51条规定的无权处分,也非《合同法》第52条所称强制性规定,还与所谓法定的让与禁止有别,应理解为倡导性规范,旨在提醒抵押人注意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之抵押物转让可能引起的赔偿责任。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60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物权法.[M].崔建远;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  
物权法研究.[M].陈华彬; 著.法律出版社.2009,
[3]  
物权诉讼.[M].吴光荣; 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
[4]  
民商法论丛.[M].梁慧星; 主编.法律出版社.200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精解.[M].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 编著.人民出版社.2007,
[6]  
物权法研究.[M].王利明;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释义.[M].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编.法律出版社.2007,
[8]  
物权法要义.[M].温世扬; 著.法律出版社.2007,
[9]  
担保物权法适用解说与典型案例评析.[M].杨明刚; 著.法律出版社.2007,
[10]  
中国物权法释解与应用.[M].刘智慧; 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