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台湾岛以南海域新近纪的弧—陆碰撞造山作用
被引:23
作者:
丁巍伟
[1
]
杨树锋
[2
]
陈汉林
[2
]
程晓敢
[2
]
吴能友
[3
]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2]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3] 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来源:
关键词:
弧—陆碰撞;
南海;
斜向汇聚;
新近纪;
台湾岛以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台湾岛以南海域(台南滨海)弧—陆碰撞带位于欧亚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和南海的结合部位,是新近纪弧—陆碰撞研究的理想场所。本文通过对南海973航次在该区域的多道地震剖面的解释,认为台南滨海弧—陆碰撞带增生的火山—沉积楔由恒春海脊和高屏斜坡两部分组成,前者是菲律宾海板块的增生楔,后者是欧亚板块的增生楔,在增生楔体和火山弧之间是作为弧前盆地的北吕宋海槽。自中新世中期以来,南海洋壳开始沿着马尼拉海沟向菲律宾海板块俯冲,形成活动大陆边缘的增生部分———恒春海脊;与此同时菲律宾海板块开始向北西方向移动,前缘的吕宋岛弧距今6.5Ma以来朝着亚洲陆缘斜向汇聚,形成了被动大陆边缘的增生部分———高屏斜坡。由于菲律宾海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斜向汇聚,弧—陆碰撞具有穿时性,造山作用首先发生在台湾岛的北部,然后向南部及台南滨海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95 / 201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