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地震宏观破坏场分布的影响因素

被引:13
作者
李闽峰
李圣强
陈颙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2] 中国地震局
关键词
地震震中; 影响因素; 震害快速评估; 地震宏观破坏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提出震后根据仪器定位的微观震中和断层构造的关系快速确定可能的宏观震中位置 ,并依此使用烈度经验分布模型来进行震害快速评估 ,这将提高直接用微观震中位置进行震害快速评估方法的精度。通过对全国 133个主要地震的微观震中与宏观震中偏离量进行统计可知 ,偏离量在 35km范围内的占 88% ,其余基本都在 75km范围内。这样就给出了判定宏观震中的重点区域和分析区域。详细分析南北地震带 66个震例及其与断层空间分布特征的关系 ,以及震源机制解结果后发现 ,影响宏观震中偏离的因素除仪器定位本身的误差外 ,主要还有断层展布方向、活动规模、断层相互交接特征及震级大小等。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类处理分析 ,建立了震后室内快速判定可能的宏观震中位置的原则和步骤。以该方法为基础 ,通过建立包含有关因素的全国断层数据库 ,即可在实际的震害快速评估中得以应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 / 15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中国地震震源机制.[M].张诚等编著;.学术书刊出版社.1990,
[2]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M].国家地震局《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编委会编制;马杏垣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1989,
[3]  
中国地震年鉴.[M].地震出版社编;.地震出版社.1986,
[4]  
中国地震等烈度线图集.[M].国家地震局全国地震烈度区划编图组汇 编.地震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