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绳海槽南部20ka来深水底栖有孔虫的古海洋学记录

被引:23
作者
翦知湣
陈荣华
李保华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开放实验室!上海
[2]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
[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
关键词
底栖有孔虫; 表层古生产力; 末次冰消期; 冲绳海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冲绳海槽南部255柱状样的66个样品进行底栖有孔虫定量研究。结合浮游与底栖有孔虫稳定同位素分析和AMS14C测年,追溯20ka来深海环境和表层古生产力的变化历史。底栖有孔虫胶结质壳比例和浮游有孔虫碎壳率的变化揭示冰后期的碳酸盐溶解作用比冰期的强。属种分布和Q型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冲绳海槽区近20ka来存在冰期、冰消期和冰后期3个明显不同的底栖有孔虫组合,其中冰期的Bulimina aculeata组合(特别是优势种Uvigerina peregrina)与高的表层初级生产力和沉积物中富有机质含量有关,冰后期的Uvigerina asperula组合对应于较低的表层初级生产力,而冰消期的Chilostomella oolina组合则可能反映底层水体低氧含量。
引用
收藏
页码:467 / 47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冲绳海槽第四纪微体生物群及其地质意义.[M].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综合研究大队;中国地质大学编;.地质出版社.1988,
[2]   冲绳海槽晚更新世以来古海洋学的研究 [J].
阎军 ;
P.R.Thompson .
海洋与湖沼, 1991, (03) :264-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