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叶下珠抗乙肝病毒的研究

被引:8
作者
唐智敏
聂广
王伯祥
机构
[1] 湖北中医学院脏象肝病研究所
[2] 湖北中医学院脏象肝病研究所 ()
[3] ()
关键词
苦味叶下珠; 水提取物; 嗜肝病毒; 粗提物; 土拨鼠; 携带者; 抗乙肝病毒; 多聚酶; 聚合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属于大戟科油柑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地区如印度,中国、菲律宾、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在我国广泛分布于秦岭及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它作为一类药用植物,早在2000年前,印度就用其治疗疾病。祖国医学也有记载,称之为珍珠草,叶后珠、叶草入药。药性甘、苦、凉,入肝、肺经,有清肝明目、泻火消肿、收敛利水和解毒消积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肾炎水肿等多种疾病,外敷可治青竹蛇咬伤。苦味叶下珠(Phyllanthus amarus)为叶下珠同属植物,我国尚未发现苦味叶下珠的天然分布。自1982年 Thyaharajan等首次报道该药对乙肝病毒体外实验作用以来,已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6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