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过程耦合模型的1988~2004年青海三江源区净初级生产力模拟

被引:82
作者
王军邦
刘纪远
邵全琴
刘荣高
樊江文
陈卓奇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青海; 三江源; 净初级生产力; 遥感-过程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三江源区不仅是地处青藏高原的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也是我国甚至亚洲最重要河流的上游关键源区。作为提供物质基础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是评价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标。该文应用已在碳通量观测塔验证,扩展到区域水平的遥感-过程耦合模型GLOPEM-CEVSA,以空间插值的气象数据和1km分辨率的AVHRR遥感反演的FPAR数据为模型主要输入,模拟并分析了1988~2004年该区NPP时空格局及其控制机制。结果表明,该区植被平均NPP为143.17gC·m–2·a–1,呈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的空间格局,其中,以森林NPP最高(267.90gC·m–2·a–1),其次为农田(222.94gC·m–2·a–1)、草地(160.90gC·m–2·a–1)和湿地(161.36gC·m–2·a–1),荒漠最低(36.13gC·m–2·a–1)。其年际变化趋势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西部地区NPP表现为增加趋势,每10a增加7.8~28.8gC·m–2;而中、东部表现为降低趋势,每10a降低13.1~42.8gC·m–2。根据显著性检验,NPP呈增加趋势(趋势斜率b>0),显著性水平高于99%和95%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3.43%和20.34%,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NPP呈降低趋势(趋势斜率b<0),显著性水平高于99%和95%的区域占研究区面积的0.75%和3.77%,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尤以该区长江和黄河等沿线区分布更为集中,变化显著性也更高。三江源NPP的年际变化趋势的气候驱动力分析表明,整个区域水平上该地区植被生产力受气候变化的主导,西部地区暖湿化趋势,造成了该地区生产力较为明显的、大范围的增加趋势;但东、中部地区则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长江、黄河等河流沿线,是人类居住活动密集的地区,造成这些地区放牧压力较大、草地退化严重,而该地区暖干化趋势加剧了这一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254 / 269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近30年来青海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的时空特征 [J].
刘纪远 ;
徐新良 ;
邵全琴 .
地理学报, 2008, (04) :364-376
[2]   中国植被净生产力的比较研究 [J].
高志强 ;
刘纪远 .
科学通报, 2008, (03) :317-326
[3]   气候变化对中国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分析 [J].
朱文泉 ;
潘耀忠 ;
阳小琼 ;
宋国宝 .
科学通报, 2007, (21) :2535-2541
[4]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二期)项目布局与初步进展 [J].
黄铁青 ;
赵涛 ;
冯仁国 ;
丁永建 ;
李凌浩 ;
刘国彬 ;
肖洪浪 ;
陈亚宁 ;
刘庆 ;
王克林 ;
贺秀斌 ;
赵新全 ;
李新 ;
吴青柏 ;
许洪华 .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09) :888-895
[5]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降水量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 [J].
王英 ;
曹明奎 ;
陶波 ;
李克让 .
地理研究, 2006, (06) :1031-1040+1148
[6]   基于MODIS数据设计的中国土地覆盖分类系统与应用研究 [J].
刘勇洪 ;
牛铮 ;
徐永明 ;
王长耀 ;
李贵才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05) :99-104+240
[7]   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适应对策 [J].
姚檀栋 ;
朱立平 .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5) :459-464
[8]   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空间特征 [J].
张镱锂 ;
刘林山 ;
摆万奇 ;
沈振西 ;
阎建忠 ;
丁明军 ;
李双成 ;
郑度 .
地理学报, 2006, (01) :3-14
[9]   “三江源”地区草地资源现状及持续利用途径 [J].
王堃 ;
洪绂曾 ;
宗锦耀 .
草地学报, 2005, (S1) :28-31+47
[10]   长江黄河源区高寒植被变化的NDVI记录 [J].
杨建平 ;
丁永建 ;
陈仁升 .
地理学报, 2005, (03) :467-478